第4版:吕梁教育 专刊

深化教育交流合作 共谋县中发展大计

4月10日—11日,山西省县域高中发展提升吕梁现场会在孝义举行,来自全省各县(市、区)高中校长齐聚孝义中学,实地观摩吕梁县域高中办学实践,学习改革经验,聆听专家讲座,共同探讨办好县域高中教育的新思路、好办法,加快推动全省县域普通高中高质量发展。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孝义市委书记刘世庆出席现场会开幕式并致辞,省教育厅二级巡视员、基础教育处处长贺茂义、省教科院党委书记、院长郭晚盛出席会议并讲话,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局长赵雪宏分享吕梁教育改革经验。

刘世庆指出,近年来,孝义市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关于教育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建设全国一流的教育强市目标,按照“城乡一体化、全市一盘棋”思路,坚持标准化建设、规范化管理、特色化发展,全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教育综合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贺茂义全面分析了当前县域高中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对推动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提出的九点工作要求。指出,教育部将2024年定为基础教育的“规范管理年”,这次现场会,既是吕梁践行党中央、教育部、省委推进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的具体行动,又是加强县域普通高中建设行动计划的有力举措。

郭晚盛对近年来吕梁教育的发展给予高度评价。指出,近年来,吕梁市委、市政府和市教育局围绕教育振兴,在教师队伍建设、学校办学机制改革、课堂教学改革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不仅推动了县域教育整体发展,也极大地改善了民生福祉,得到了社会广泛的好评,创造了欠发达地区办高质量教育的吕梁经验,就是希望全省各县域高中实地感悟吕梁改革实践,学习县中振兴经验,助推全省县域高中整体提升。

赵雪宏从吕梁教育基本情况、近年来吕梁教育改革举措成效、经验启示以及县域高中振兴的实践探索四个方面介绍了吕梁的经验与做法。指出,面对吕梁教育事业基础差、底子薄、历史欠账多的民生短板。近年来,吕梁市委、市政府坚持把教育作为第一民生工程,始终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着眼于吕梁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和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制定出台《关于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行动方案》,大力度改革、超常规投入,全方位推进,构建“五大机制”,实施“三借”策略,激活吕梁教育“一池春水”,办成了一批老百姓急切期盼的大事,解决了一批多年来制约吕梁教育发展的难题,推动吕梁教育事业取得新突破,迈上新台阶。一是构建立体式推进机制,抓好顶层设计、抓强专班推进、抓实配套改革,持续凝聚教育综改合力;二是构建专业化管理机制,实行校长职级制、严格教师县管校聘、加大公办教育资源供给,全面推进优质均衡发展;三是构建全方位育人机制,全面强化思政教育、纵深推进“课堂革命”、深化音体美和心理健康教育、扎实开展全员家访,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水平;四是构建系统性强师机制,实施教研提升行动、推进名师培养计划、开展师德师风整治,着力锻造一流教师队伍;五是构建多维度保障机制,建立薪酬保障机制、设立地方增量绩效、增加教师福利待遇、加大教育引才力度,切实提升教师福利待遇。

赵雪宏总结到,经过全市教育系统上下三年的改革奋进,务实苦干,吕梁教育走上了更有质量、更具内涵的良性发展轨道,迎来了高质量发展的春天。指出,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是吕梁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证;坚持全面改革、系统谋划、统筹推进是吕梁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动力;全力打造一支宏大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是吕梁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条件;坚持协同育人,凝聚教育合力是吕梁教育高质量的重要原因;打造宣传矩阵,讲好改革故事是吕梁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

赵雪宏分享了吕梁办好县域普通高中教育的思考探索。指出,一所好高中的标准是,生源保持稳定,办学质量优良,人民群众满意。办好一所县域高中学校要从创新办学理念、加强队伍建设和加大投入力度三个方面下功夫、求突破。同时,希望与会的各位专家、校长畅所欲言、交流对话,认真聆听专家讲座,深入思考探索,着力回答好“强国建设、教育何为”的时代命题,破解好县域高中振兴发展的现实课题,主动超前布局、有力应对变局、奋力开拓新局,挺膺担当、奋发有为、狠抓落实,为教育强省建设贡献智慧力量。

现场会上,孝义中学、临县一中分别进行了交流发言。云南师范大学附属镇雄中学党委书记、校长胡克州,中国教师研修网执行总编、原教育部教育考试院命题处处长李勇作了精彩的专题讲座。

会议期间,与会嘉宾共同观看了吕梁教育宣传片和孝义中学宣传片,参观了孝义中学校园、智能创新学习中心、实验室、义虎射击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