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评论员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一个有内涵、有品质的城市,是每个人心生向往的“诗和远方”。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吕梁所拥有的生态资源、城市交通、文化底蕴,让我们具有建设美丽幸福家园的底气:过去的一年,市区长输集中供热管网、市文化馆等一批城建项目建成投用;132个老旧小区完成“整容”改造;102个“口袋公园”扮靓城市空间……
“聚力强建管、提能级,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城市。”市四届人大四次会议提出,要推动新区扩容提质,加快主城有机更新,增强县域承载能力。“奔着问题去、迎着期盼走,抓点促面打造更多新亮点、新看点,让城市发展更有温度、市民生活更有质感。”打造宜居宜业城市,我们有人气、有底气、有士气。
打造宜居宜业城市,我们要推动新区扩容提质。建成投用双创中心、体育中心,完成大剧院、档案馆、博物馆、能源大厦主体工程,开工建设科技馆、工人文化宫、青少年文化宫。完成新安大道快速化改造,加快主城至新区快速路建设,开工建设吕梁大道二期,构建半小时快速交通环线。新建2所标准化小学,力争秋季招生办学。加快万达广场、大武商业街建设,打造购物休闲娱乐新商圈。
打造宜居宜业城市,我们要加快主城有机更新。突出“面子”与“里子”齐抓、“硬件”与“软件”并举,加快货源街、凤山底、袁家庄、世纪广场等老旧片区改造。深入推进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实施老旧管网更新改造,大力提升排水防涝能力。重拳整治“两违”建筑,科学规划“天坑”治理,见缝插绿打造“口袋公园”。精细化开展城市管理,持续推进文明城市、森林城市、双拥模范城市创建。
打造宜居宜业城市,我们要增强县域承载能力。支持平川四县融入太原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加快离柳中方城镇组群一体化发展。实施350个县域城建项目,启动205个老旧小区改造,推进市政公用、公共服务、环境基础设施提级扩能,支持汾阳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提质提效。
宜居宜业城市,必须是“生态之城”。我们要充分利用吕梁禀赋优势,持续扩大生态宜居优势,实现“蓝天、碧水、净土”,真正实现“近者悦远者来”。宜居宜业城市,必须是“幸福之城”。我们要持续增进民生福祉,破解群众“急难愁盼”,把惠民生的事办实、暖民心的事办细、顺民意的事办好,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宜居宜业城市,必须是“文化之城”。我们要不断丰富文旅产品供给,精心包装推介吕梁特色文化元素,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持续打造文化品牌展览、精品文艺剧目、优秀传统民俗等文旅活动,积极培育主题乐园、品牌酒店、精品民宿等新兴业态,让“网红城市”长火长红。
规划为先,实干为要。只要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定信心、只争朝夕,脚踏实地加油干,就一定能让吕梁城市的烟火气更浓、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