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特刊

李小栋:改革创新的先行者

□ 本报记者 阮兴时

李小栋工作照。 阮兴时 摄

一身洗得发白的工作服,一件领口洁白的衬衣,一头利落短发显得稳重而干练,这是李小栋给人的第一印象。这个朴实无华的中年人,正是山西鹏飞集团有限公司焦化厂的“技术大拿”,更是一名奋战在车间一线的劳动者。

初入鹏飞焦化厂,李小栋任职于电仪车间主任。年轻的他满怀着热忱和激情扎根车间一线,从设备的安装、调试,到电器系统全方位的排查梳理,再到对存在隐患和设计不合理的部位逐一整改,李小栋凭借自己精湛的技术,一步步成长为鹏飞焦化厂设备主管。

在工作中,李小栋是一个典型的“理工男”,作为一名技术人员,哪里有困难他就往哪里钻。“其实,技术革新就是啃下一块又一块硬骨头的艰难过程。”李小栋说,“面对技术难题时,关键看你是选择迎难而上,还是退避三舍。”哪里不安全,哪里效率低,哪里成本高,哪里质量要提升,李小栋就在哪里动脑筋。正是这份执着,他掌握了全厂的机械设备的设计、构造、工作原理,以及主要的生产流程及工艺指标,利用自己的专业技能积极解决各生产车间出现的设备问题,努力满足各生产车间对设备的要求。

2019年,在鹏飞集团的支持下,正式成立了“李小栋职工创新工作室”。李小栋作为工作室带头人,恪尽职守,勤奋工作,诚恳待人,团结协作,把焦化厂内具有一定专业知识、专业技术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汇集在一起,以机械和电气为创新重点,将优秀人才放在合适的位置上,并鼓励工作室成员在工作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大胆设想、小心论证,创造性地完成工作。

在生产中,团队敏锐地发现:化产一期脱硫工段熔硫釜加热后的蒸气未经过良好处理,导致蒸氨塔顶水雾积聚、逸散蒸汽。特别在冬季,萦绕的水蒸气不仅影响厂区形象,还腐蚀了周围设备设施,锈蚀的蒸氨塔楼梯对员工巡检工作造成较大的隐患。针对这一现象,李小栋组织技改车间专业人员一起现场考察、确认,共同商量解决方案,最终决定在顶层安装一台冷却器,将剩余的水蒸气通过冷却器冷却,使水蒸气逸散减少乃至消除,且冷却后的冷凝水能够有效回收利用。改造中,李小栋决定作为技术指导,自制一台冷却器。冷却器安装时,李小栋又亲自跑现场,确保安装精准安全,在李小栋的不懈努力下,冷却器终于顺利安装并投入使用,运行期间效果显著,剩余的蒸汽全部回收利用,有效解决了蒸氨塔顶水蒸气长期排放的问题,降低了蒸氨塔内各处设施的损耗速度,促进了车间的高效生产。

一次次的探索和实践中,李小栋从未停下追求技术创新的脚步。工作室成立以来,李小栋瞄准关键技术攻关,敢啃硬骨头、肯下硬功夫,累计创新成果40余项,创新创效1000余万元。

2022年,由李小栋职工创新工作室牵头,成立了鹏飞集团创新工作室联盟。按照“自愿、共建、共享”的理念,将鹏飞集团12个创新工作室组织起来,整合业务专长、技术优势及资源特色,围绕创新课题。在李小栋的示范带动下,创新工作室联盟的技术骨干不断发展壮大,开展技术攻关、技能培训、管理创新、技术交流等活动,为企业解决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攻克一个又一个技术堡垒。

李小栋职工创新工作室,如今不仅是集难题攻关、发明创造、成果转化等功能于一体的创新创效联盟,还成了传匠心、育人才、搞革新、创效益的“梦工厂”。李小栋也获得2022年度“三晋工匠”年度人物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