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政教专刊

我与《长安的荔枝》

□ 汾阳市融媒体中心 吕毅伟

杜牧的“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一千多年来引发了人们的无限遐想,但鲜荔枝的保鲜时限仅有三天,这场跨越五千余里的转运之旅究竟是如何达成的?是谁让杨贵妃在长安吃到了来自岭南的鲜荔枝?作者马伯庸就此展开了一场脑洞大开的想象。

故事发生在唐玄宗时期,这位“宠妻狂魔”为了让心爱的杨贵妃在生日的时候吃上荔枝,特别设了一个荔枝使的职位。我们的主人公李善德42岁,从九品小官。刚刚贷款在长安郊区买了房子,虽然还款压力比较大,但对于漂泊多年的李善德一家来说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还是很开心的。在同事的推荐下他得到了荔枝使的差事,本以为是件美差,没想到却是掉脑袋的事,从岭南运送新鲜的荔枝,岭南距离长安五千里路,荔枝一日色变、两日香变、三日味变,没有财力与人力的支持,交通工具也只有马和船,怎么可能完成任务。李善德本想放弃等死,但在好友韩洄与杜甫的劝说鼓励下,决定放手一搏,或许还能有点希望。2月5日,李善德离开长安前往岭南进行实地考察,沿途水道纵横,山岭连绵,就是传说中的八百里加急,在这种环境下也跑不起来。3月10日,奔波一个多月的李善德,终于赶到了岭南,按这个速度即使再快三倍也无法把新鲜的荔枝运回长安。李善德前往岭南经略府报道,本打算让经略府提供经费,但只给了通行文牒,要钱只能去其他地方想办法。李善德在驿站得到了胡商苏谅的帮助,代价是用通行文牒来换。这个文牒对于商人来说用处太大了,路过各种关卡、码头都畅通无阻而且不用交税。得到了资金的支持,他直接去了荔枝园,买下了所有三月的早果,开始大量的计算和实验,在李善德夜以继日的努力下,终于找到了有可能成功的方法。虽然他是荔枝使,但其他部门他没办法运作,只能先回长安说服朝廷才行。让他没想到的是,虽然他把计划计算得很精准,但却漏掉了人心。在得知李善德有可能运送鲜荔枝回长安后,经略府派人对他进行了截杀,而历经重重劫难的李善德终于回到了长安。然而,当他拿着荔枝转运之法前往各个部门协调时,却是四处碰壁。好在有贵人的帮助下,他把转运之法交给了宰相杨国忠,得到了杨国忠的令牌,李善德轻而易举就调动了所有的部门。五月下旬,他亲自率队,一路跋山涉水,克服无数困难,终于在贵妃生日当天,将两坛荔枝运到了长安。事后,杨国忠想让他继续当荔枝使,给他官升三级,没想到李善德居然当面痛斥了运送荔枝的劳民伤财,气的杨国忠将他打了一顿。本以为得罪了杨国忠不会有好下场的李善德,再次得到贵人高力士的帮助,最终只是全家流放岭南。一年之后,安史之乱爆发,长安城沦陷,皇帝众人逃亡蜀中,荒诞的荔枝故事就到此结束了。

这本书给了我很多的阅读感悟,其中最突显的就是当你在生活中遇到困境退无可退时,不妨奋力一搏,唯有保持良好心态勇敢向前,才能跨过山穷水尽,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悟就是人生无论多么艰险,都要坚定初心,保持善良。一个人最好的归宿,就是身披铠甲,坚守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