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政教专刊

体重管理知多少

张丽卿

王利梅

张治民

孔玉娟

编者按

首期“对话”栏目围绕的话题“健康体重”,一来是为了做好今年全市“爱国卫生月”活动的相关宣传,二来是“健康体重”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工作中的热话题、重要事。

今年“爱国卫生月”的活动主题是“健康城镇 健康体重”,也与体重有关,我们也希望通过这一期的“对话”,引起人们对卫生、健康工作的关注,从健康体重等细节入手,提高健康意识和健康水平,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更好地工作和生活,推动全社会健康发展。

本期“对话”我们联合吕梁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特别邀请全市几位知名的医学健康专家,就与体重管理有关的合理膳食、营养搭配、科学运动、心理调节等问题进行深度对话。

体重是客观评价人体营养和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更是身心健康的基础。保持健康体重,既能增强人体免疫力,预防多种慢性病发生,还能使人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更具活力和幸福感。而超重和肥胖是随社会发展衍生的新发流行病,是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我国是全球超重和肥胖人数较多的国家之一,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已成为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让我们一起走进山西省汾阳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科普中国专家张丽卿,吕梁市人民医院全科医疗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山西省医师协会全科医师分会第三届委员会常委,山西省健康协会首届全科与健康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委王利梅,吕梁市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山西省脊柱内镜委员会委员,吕梁市骨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吕梁市健康科普专家张治民,以及山西省汾阳医院神经内科二病区主任,副主任医师,山西省卒中学会青年常务理事,山西省老年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及老年医学分会常务委员孔玉娟,让他们带我们一起了解健康体重的相关知识,帮助大家养成健康生活方式,有效管理自身体重。

壹 为什么要重视体重呢?

记 者:体重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有多少影响?

王利梅:体重与我们的健康密切相关。超重或肥胖可增加2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大量研究表明,肥胖与2型糖尿病有关。调查发现,肥胖人群发生2型糖尿病的风险是正常体重人群的4.03倍;超重或肥胖可增加冠心病的发病风险。有研究发现,BMI每增加5千克/米2,冠心病发生的风险增加27%。超重人群的冠心病发生风险是体重正常人群的1.26倍;肥胖人群的冠心病发生风险是体重正常人群的1.69倍;体重或肥胖可增加老年人死亡的风险;超重或肥胖可增加绝经妇女乳腺癌的发生风险。对于绝经妇女来说,超重可使乳腺癌发生的风险增加12%,肥胖可使乳腺癌发生的风险增加16%;肥胖还可导致多种疾病。例如,肥胖可使血脂升高,导致高脂血症;肥胖可使血液循环改变,导致高血压;肥胖者的身体长期承重增加,可导致关节损伤。儿童肥胖可导致学习能力下降,还容易诱发儿童糖尿病、高血压,影响孩子的生活和寿命。

孔玉娟:提及体重,不得不想到心脑血管病,目前,心脑血管病已经成为危害我国居民健康的第一位致死原因。而且越来越多青年人成为心脑血管病主力军。

青年人心脑血管病有一突出特点,那就是体重超重。青年人为什么会出现心脑血管病呢?我们大家都知道,随着社会进步,电子产品成为我们大家生活的必需品:手机、电脑在工作学习中发挥着不可替代作用;快餐饮食、久坐及运动减少带来一个明显社会问题——体重超标,继之带来一系列身体及心理问题,促进“代谢综合征”三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的发生,以上因素的叠加导致青年人心脑血管病比例明显增加。超重也成为青年人心脑血管病非常重要的危险因素。

关注体重,更要关注体脂率。什么是体脂率?体脂率是指人体内脂肪重量在人体总体重中所占的比例,又称体脂百分数,它反映人体内脂肪含量的多少。若体脂率过高,体重超过正常值的20%以上就可视为肥胖。若体脂率过低,低于体脂含量的安全下限,即男性5%,女性13%~15%,则可能引起功能失调。所以健康体重不是越瘦越好,而是要减少体脂率,增加肌肉组织比例。由于肥胖的人体脂率都是比较高的,脂肪在血管中的比例就高,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就高,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就越大。肥胖容易出现高血压,而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病非常重要的独立的危险因素。

肥胖还会增加身体的负担,导致心脑血管病。体重增加会增加患心力衰竭的几率。减肥可以逆转这种潜在的致命过程。肥胖也会增加缺血性中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死的风险。

张丽卿:在当今社会,许多人因为饮食不当或生活方式导致肥胖,殊不知肥胖与免疫健康密切相关。肥胖是一种慢性疾病,会引起体内炎症反应,并改变免疫细胞的活性,增加患上各种免疫相关疾病的风险。同时,肥胖会降低身体的免疫应对能力,使人更容易感染疾病,同时也增加患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可能性。

良好的饮食习惯和适度锻炼是维持健康体重的关键,这点大多人能够理解。对于不少自身免疫病患者,糖皮质激素是一种常见的治疗药物,长期使用会影响血糖、血脂的代谢并导致向心性肥胖的发生。当然,对于这部分群体,保持健康的体重同样重要。

张治民:肥胖会引起关节疼痛、肌肉酸痛、活动时体力受限以及焦虑、忧郁等。体重增加后,患者心肺功能负担增大,在进行体育活动时,少量运动就能引发呼吸气短、运动无力等表现。下肢的主要功能是负重,在体重的增加下,肥胖人群的关节容易出现损伤,如果把关节理解为一个轴承系统,体重越大,轴承系统的磨损也就越大,当关节磨损到一定程度,比如软骨部分被磨掉时,人体肯定会感到非常疼痛。其次,关节磨损以后会引起骨质增生、骨刺、韧带松弛等问题,影响病人的正常行走能力,即感觉到关节把持力量的减弱。

对于腰椎间盘突出和腰椎滑脱,因为体重受损的道理也是如此,体重增加后,腰椎受力增加,椎间盘处于两个椎体之间,受到的压力增大,在挤压作用下向后突出,压迫周围的神经,导致出现下肢疼痛。由于体重增加,腰椎小关节受到的压力增大,当不能承受时,腰椎滑脱就会加重,压迫神经,出现一系列的症状。

有些骨质疏松的肥胖患者,即使没有外伤也会出现骨折,比如可能稍微弯弯腰,就出现压缩性骨折。除了骨质疏松、骨折等,肥胖人群可能也会有呼吸道的问题,锻炼时喘气困难,以至于越胖就越不锻炼,形成恶性循环。总之,肥胖症及其一系列慢性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健康、正常生活及工作能力和寿命。

贰 什么原因导致肥胖?

记 者:结合营养搭配、科学运动、心理调节等谈谈导致肥胖的原因?

王利梅:导致肥胖的因素主要包括四个方面:饮食、生活方式、社会因素和遗传因素。其中,饮食和生活方式是可以通过个人努力而改变的两个重要因素。

肥胖的原因首先是吃得不对。比如,健康的饮食应该是“八分饱”,很多人吃到“十分饱”甚至“十二分饱”。此外,暴饮暴食,夜间加餐,常吃零食,喜欢吃高油、高糖的食物都是很多人发生肥胖的重要原因。其次是运动不足。随着农业的机械化和工业的自动化,农村和城市居民的体力劳动都随之减少;对于在校学生,学业压力较大,写作业时间过长,长期久坐,不重视体育锻炼;另外,随着居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看电视、打麻将、玩电脑这些娱乐活动在城市和农村都很普遍,从而导致居民户外运动不足,成为发生肥胖的重要原因。

张丽卿: 在当今社会,许多人因为饮食不当或生活方式导致肥胖,殊不知肥胖与免疫健康密切相关。肥胖是一种慢性疾病,会引起体内炎症反应,并改变免疫细胞的活性,增加患上各种免疫相关疾病的风险。同时,肥胖会降低身体的免疫应对能力,使人更容易感染疾病,同时也增加患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可能性。

良好的饮食习惯和适度锻炼是维持健康体重的关键,这点大多人能够理解。对于不少自身免疫病患者,糖皮质激素是一种常见的治疗药物,长期使用会影响血糖、血脂的代谢并导致向心性肥胖的发生。当然,对于这部分群体,保持健康的体重同样重要。

张治民:肥胖是由于体内脂肪异常堆积或脂肪分布异常,机体摄入能量过多,导致多余的能量在体内转变为脂质,脂质在体内蓄意堆积导致了肥胖的发生。

叁 怎么管理体重?

记 者:大家最关心的是如何减肥,具体谈谈如何减肥?

张丽卿:首先要在饮食方面进行调整,尽量避免食用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入,注意控制总热量的摄入。选择食物时应尽量选择富含蛋白质、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鱼类、瘦肉、蔬菜和水果等;而且要配合适量的体育运动,定期的有氧运动可以帮助燃烧多余的热量,增强心肺功能,提高新陈代谢率,从而有助于控制体重。建议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自行车等。

再者就是控制好情绪,口服糖皮质激素容易引起情绪波动,如焦虑、抑郁等。这些负面情绪可能会导致暴饮暴食,从而使体重增加。因此,保持情绪稳定非常重要。可以尝试一些放松的方法,如瑜伽、冥想、深呼吸等,以减轻压力和焦虑。

除此之外,定期去做一个体检。定期进行体检可以及时发现体重增加、血糖异常等问题,以及其他与激素治疗相关的健康问题。如有需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控制体重和其他健康问题。

王利梅:保持健康体重,可以从饮食和运动两方面入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管住嘴、迈开腿。

管住嘴就是要控制总能量摄入,确保每日能量摄入少于能量消耗;保证食物摄入多样化和平衡膳食,保证必须营养素的充足摄入;迈开腿,就是做一些中等强度有氧运动,这是众多运动医学与临床医学指南推荐的适合减肥的运动形式。常见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有快走、慢跑、游泳、骑车、有氧健身操等。存在下肢骨关节炎、退行性病变或关节损伤史的人群,可选择游泳和坐位有氧运动(如骑自行车、划船器),能减轻下肢关节的承重,避免引起关节损伤。除有氧运动外,还要进行一定的力量锻炼,有助于提高基础代谢率。

在这里特别提醒的是老年人要量力而行做一些抗阻运动。抗阻运动,简单说来就是对抗阻力进行运动锻炼,阻力可以是人体自身的重力,比如做下蹲、扎马步、做俯卧撑就是对抗自身重力的抗阻训练方式。还可以借助外在的阻力进行抗阻训练,比如举哑铃、拉伸弹力带、器械训练等都是借助其他物品的重力或者回弹力来进行的抗阻训练。

儿童也应注意平衡膳食,减少静坐时间,增加体力活动和运动锻炼时间。儿童肥胖控制可通过饮食控制、行为修正和运动指导,饮食控制目的在于降低能量摄入,不宜过度节食。

张治民:适量的运动可以帮助消耗体内的热量,增强肌肉力量,提高基础代谢率,有助于控制体重和预防肥胖。建议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慢跑等。

同时要避免过度饮酒和吸烟,过度饮酒和吸烟都会对身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容易导致体重增加和各种慢性疾病的发生。因此,应该尽量避免过度饮酒和吸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