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要闻

西庄:古村留韵焕新姿

□ 本报记者 王涛

图为交口县双池镇西庄村一角。 刘亮亮 摄

交口县双池镇西庄村是我市小有名气的中国传统村落、历史文化名村,留存有大量的明清时期的民居古建,是我市的乡村旅游重点村。初夏时节,走进西庄,一座座灰砖青瓦、满是沧桑的深宅大院诉说着西庄曾经的辉煌,一个个修葺一新的新民居,一处处正在施工的建设工地则展示着西庄正在焕发的新生机。

西庄村能列为全市乡村旅游重点村,最大的魅力在于作为晋西儒商典范的吴氏以及他们营造的清代建筑群。明末清初,西庄吴姓始祖吴天盛、吴天印、吴天明兄弟从肩挑贸易开始,开启了吴氏家族由农及商,由商及官的兴盛发展之路。吴氏家族主要经营绸布、铁货、瓷器、食盐等生意。清代中期,吴氏家族的商号已经从晋西延伸到陕西、宁夏、内蒙古、天津、山东、河南、江苏等地,成为晋西闻名的商家。依靠日益积累的财富,吴氏在西庄兴土动木,形成占地3万余平方米,以“一祠一庙一塔两园七坊十堂”为主要格局的古建筑群,保存有各种风格的明清古建筑31处,房屋600余间,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极高的研究利用价值。

据西庄村党支部书记李双岐介绍,从2014年开始,西庄村就启动了对村内古建的修缮保护工作。西庄村制定了系统完善的修缮计划,以“修旧如旧”为方针、“原貌复现”为目标,坚持建筑形态、历史形态和文化形态结合,对古民居本体进行全面修缮,尽可能保存文物的历史原貌和建筑特色,让久经风雨的故居重现当年风貌,唤醒历史记忆。2017年,完成了对麟厚堂主院的修缮。2022年又对关帝庙、吴氏宗祠、树德堂等古建筑群开始进行抢救性修缮,树德堂已于2023年全部修缮完毕,关帝庙、吴氏宗祠预计8月底完工。下一步,还将开始对裕德堂、积德堂、回音堂的修缮保护。

在修缮后的麟厚堂、树德堂两处宅院,各种精美的砖雕、石雕、木雕、匾额,高大的门楼和二层正房让人倍感震撼,体现出西庄浓浓的晋商文化气息。

西庄村发展乡村旅游最大的亮点在于深厚的红色基因。1936年红军东征期间,毛泽东率领红军总部于3月17日进驻西庄村,路居于“麟厚堂”宅院内。为解决西庄村世代缺水的问题,红军战士于村东挖出一股清泉,被群众称为“幸福泉”。1938年至1940年7月,中共灵西县委进驻西庄“树德堂”,带领周边群众与日寇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西庄的红色历史,吸引了众多的机关干部前来重温革命历史,开展主题党日活动。5月20日,吕梁市520公益志愿者协会的全体志愿者在这里开展协会成立7周年纪念活动。会长韩斌说:“我们在协会成立7周年的特殊的日子来西庄参观学习,就是要让大家重温红军东征精神,鼓舞团队士气,更好地服务大众、奉献社会。”

丰富的旅游资源让西庄人看到了吃旅游饭的前景。在做好文物修缮保护的同时,西庄村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大力改善人居环境。西庄村游客服务中心及红色文化广场已基本建成,“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八个大字在广场上分外耀眼,商业一条街已初具雏形,将在8月底全面完工,村内东部片区的民宅外立面打造正在如火如荼进行。李双岐表示,下一步,西庄村将以打造乡村旅游示范村为契机,继续挖掘红色文化、晋商文化和晋西民居文化,加快建设优美宜居宜游的魅力西庄。

新时代,新希望,西庄村灿烂的古建文化、晋商文化、红色文化和民俗文化必将会在乡村振兴的宏伟事业中大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