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政教专刊

小学生变身“小创客”

——看汾阳市小学校如何把科技活动融入到社团教学

□ 本报记者 梁英杰

模型搭建、变形程序、激光雕刻……你能想象到这只是汾阳市小学生的社团活动内容吗?近日,记者走进汾阳市禹门河小学和北门小学,一睹这两所学校如何把这些“科技范”十足的活动融入到社团教学中。

“请注意,系统检测到婴儿有危险,请赶快查看。”随着一阵警报声响起,在禹门河小学的“禹之梦创客空间”,一名学生一边用智能看护婴儿床模拟婴儿靠近床边的情景一边讲解道:“这是我们设计的智能看护婴儿床,通过搭载传感器等设备,实现了危险报警、检测尿床和自动降温三大功能,它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帮助父母减轻育儿压力,去年还荣获了中小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山西省赛的一等奖。”

“我校将机器人教学、创科教学、编程教学与信息技术课和科学课相融合,推行班级普及教学加社团提升教学的模式,一二年级开展机器人教学,三四年级开展创客教学,五六年级开展创意编程教学,并在此基础上成立机器人社团、创客社团和创意编程社团,今年还入选了教育部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禹门河小学校长王一军介绍道,学校建校伊始便将人工智能教育融入学生的常规教育当中,专门打造了两间机器人创客教室和一间机器人训练室,并匹配了相应的师资力量、机器人套装、创客套装和搭建套装。

在“禹之梦创客空间”,智能看护婴儿床、多功能牙刷盒、智慧垃圾站、智能鞋柜等各种别出心裁的创客作品依次摆放,吸引着记者的目光。王一军告诉记者:“我们通过小组合作、创意制作等方式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让更多学生体会到人工智能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便利,将科技创新的种子真正种到学生心田。”

学生年龄小但思维活跃,他们提出的想法也经常让教师眼前一亮,教师的授课内容也会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而改变。王一军说:“这种新颖的教学模式,对教师来说更是一种全新的挑战。我们也是在实践中不断积累学习经验,摸索最佳教学方法。”

“现在很多住宅小区都装有一种楼道灯,只有在天黑以后有人走过才会点亮,白天即使有声音楼道灯也不会亮,这就是声光控楼道灯。我们可以根据楼道的长度来设计相应数量的传感器……”课堂上,负责创客课程的教师正在为学生讲解如何在楼道里设计安装声光控灯时,突然,一名学生举起了手。

“老师,为什么我们不能用一个装置控制所有灯呢?”学生提出了一个创造性的问题,“可不可以根据人的步行速度,在第一个灯的传感器感知到信号后,让其他灯在一定时间后自动亮起?”

老师随即根据这一问题,带领学生从不同角度探究该方案的可行性,充满创新活力的课堂氛围令人印象深刻。

为了适应学校新型教学模式,北门小学的创客教育以针对性教育课程为载体,在创客空间的平台下融合科学、自然、艺术等学科知识,培养青少年的创新能力、数理能力、协作能力、表达能力以及空间思维创作能力的教育。北门小学校长卫宝华对创客教育有着自己的见解:“学生在创客空间共享资源,分享成果,积极参与到创新实践中,小创客们不仅可以通过动手实践来巩固科学知识、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成果,更能接触到最前沿的科学技术,将学生的奇思妙想变为现实,在开放自由的空间下尽情的学习知识,碰撞思想,激发灵感,分享心得。”

走进北门小学创客实验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3D打印技术,学生可以利用3D打印和智能三维建模技术把自己原来只存在于想象中的创意变成现实中的物体。学校也可以利用3D打印创客教室研发一些与课本相关知识点的课程,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相关知识。另一边,一位学生在电脑上修改参数,经过一番拼装调试、程序编写,机器人按照指令开始行走。卫宝华告诉记者:“3D打印技术和机器人编程教育对于孩子来说,先是培养孩子们趣味性为主,在玩的过程中还能提升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进而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真实情境下的问题涉及多学科知识,将真实问题作为创客教育项目式学习的出发点,有利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反思问题,以此促进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卫宝华的话道明了创客教育的意义。在日常生活中,各个路口都会安装红绿指示灯用于协调道路车辆,保障行人与车辆安全的同时提高道路的利用率和车辆的通行率。北门小学还开展了“智慧交通”主题式的创客课程,扩展交通相关的课程进行学习,让学生多方面学习交通道路以及自身逻辑原理知识。

“希望孩子们能在‘创客教育’中体验创造乐趣。”卫宝华对各具特色、充满活力的创客教育空间充满信心,她表示,下一步,北门小学将进一步拓宽创客教育实施路径,通过各种科普竞赛活动引领带动全校师生积极投身到科技创新活动中去,努力把“创客”办出特色、办出水平、打造成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