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山县大武镇是吕梁新城建设主战场,该镇一村又是新城建设的重点区域,拆迁户多达900多户,涉及三四千人,拆迁任务之重、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如何让村民真正享受城市快速发展带来的各项政策红利,是一村党支部书记、主任李晋最大的心头事。军人出身的李晋是一名80后,自2009年上任以来,以创建“五星党支部”为目标,切实加强基层党建管理,推进各项民生实事,积极向强化村集体收入要发展,向加大民生实事要实效,使得大武镇一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多次被方山县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农村党支部书记”“十佳农村党支部书记”等称号,所在村大武镇一村党支部也多次被评为“五星级农村党支部”。
“拆迁战场”上的“新打法”
征拆工作直接关系群众利益,情况复杂难度大,一直是城乡发展一块“难啃的硬骨头”。一村是方山县大武镇新区项目征拆的主战场,作为一名有着三年军旅经历的“兵支书”,李晋将军人作风带到征拆工作中,耐心细致地化解群众的“疑难杂症”,成功突破着一个个“不可能”,战胜着一次次“不现实”,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取征迁工作的不断推进。
“只要征拆需要,我一定配合工作,坚决完成任务。”从2013年以来,李晋主动放弃节假日休息时间,“上紧发条”不分昼夜挨家挨户走访,不辞辛劳走村入户,从晓之以理到动之以情,从一次次不可避免的冲突到柔情似水的劝导和“说好话”“说软话”,硬是要拿下拆迁这块“硬骨头”。
拆迁户赵某、王某等存在谋求“更多”补偿的想法,迟迟不愿签约,甚至越级上访;村内有一个集中区域原来是一片枣树林,村民们形象地称这里为“枣树坪”。枣树坪的大部分住户都是2000年后新批的宅基地,房子也是新盖的,有的甚至刚刚花了大价钱装修,村民们是一百个不愿意把房子拆了。
面对这些在拆迁过程中的遇到现实问题,李晋严把政策底线,主动上门做思想工作,他每天起床睁眼第一件事就是联系征拆指挥部,然后第一时间上门解释征拆政策,争取拆迁户的理解,在他的努力下,有想法,迟迟阻挠拆迁的“钉子户”终于“服软”,一项项签约顺利进行。
签约不是终点。李晋还第一时间全程跟进房屋征收补偿、过渡安置、腾房工作等环节……正是在这种“保姆式”服务下,村里其他的拆迁户们也渐渐打消疑虑,征拆工作得以顺利推动。
吕梁新城建设是民生实事,更是政治大事,任务重、压力大,在紧要攻坚时间里,李晋既当拆迁户的“贴心服务员”,又当镇政府的“政策解释员”,架起了拆迁户和政府的沟通连心桥。他将烂熟于心的政策,用通俗易懂的话语解释清楚,用自己的信用和威望打通拆迁工作的“最后一公里”。“我必须要迎难而上,全力保障好项目用地。”谈及征迁工作中的一些往事,李晋依然语气坚定。
“集体收入”里的“新战法”
李晋是个性急的人,这与他本身的个性有关,但是大部分秉性是在部队三年的历练中形成的。原来的大武镇一村有八间门面房,在2012年前,村里的集体收入基本上靠这八间门面房支撑。考虑到新城建设后,周边住户增多,怎么能够集思广益,更多地增加村级收入。李晋想到了打深井—卖水。
打深井需要前期投资,没资金怎么办?李晋就想办法四处筹措。当村民看着502米的深井出水的那一刻,都被李晋折服了,原来这位年轻的书记早有打算,早知道这样既可以解决人们的吃水问题,又可以增加集体收入。深井有了,仅给村附近的长生坪小区供水每年就可以给集体增加十多万的收入。
自己修建安置楼,卖河卵石,反正是能做的,能想到的,李晋二话不说就推进实施,有时候村里的村干部觉得不妥,劝他稳一点,步子放得慢一点,他总是能听进去的听,听不进去的就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但是他有自己的原则,那就是“不做赔本的买卖”。
村里自己修建安置楼,最后一平方米的价格是1000元—1300元不等,虽然比当时候市场价低了很多,对于当时没有房,或者为孩子们结婚生子置办新房的人来说便宜多了。这就是李晋想要的结果,村民们可以便宜住房,村集体腰包也多多少少鼓了。
随着吕梁新城的建成,城市所配套的一些附属设施必须跟得上。李晋有了新的想法,他想把旧村委原来的一片空地改为农贸市场,他算过自己的账,这个农贸市场要是能建起来,不仅可以提高一村村民的日常生活水平,更重要的是还可以服务周边的二村、三村、四村,可以进一步增加村集体收入。李晋的想法是其他村干部远远想不到,甚至不敢触及的东西。李晋最远的谋划是,等村集体腰包再鼓些的时候,去城区最繁华地段买几间商铺,带村集体去城里赚大钱。
“民生实事”下的“新远景”
村里人走了几十年的“独车桥”成了危桥,村民们没办法凑合着用,但是李晋不等,硬是筹来资金把原来只能过小平车,小推车的土桥修成了可以过“前四后八”大卡车的大桥,村民们一看桥就竖起大拇指连声称赞:“太气派了!”
大桥修起来了,不仅让农户之间通了起来, 让农户和农田通了起来,更重要的是村民的心通了。
让村民心通气顺的“实心事”还有好多。2000多米的田间道路硬化了更便捷了;日间照料中心环境舒适、设备齐全、服务完善;重阳节当天村里65岁以上老人都可以收到一份“爱心礼包”,里面不仅有鸡蛋牛奶,更有村里的一份爱心;“六一”儿童节之际,村里的幼儿儿童都可以收到100元的红包;谁家考上大学专科、本科,都可以收到1000元—2000元不等的助学金;而且在高考当天,李晋自己的出租车公司会义务接送村里参加高考的学生。2013年,在李晋的争取下,村里70岁以上的老人领养低保金实现了全覆盖,而且村里还为65岁以上的老人缴纳了每人69元的“晋惠保”,让更多的人有病无忧、生病无虑。
李晋个头有一米八以上的样子,乍一看是一个粗人,但是落实在村民实实在在利益的民生实事上,他想得最周全,最周到。一村日间照料中心能容纳三四十人,每到饭点,只要是没有公务在村里,他都会自己清点人数,生怕哪一位老人错过饭点;乡间小路宽多少米更适合、更实用,他都会亲自过问、监督;春节、中秋节,一些特大的传统节日,怎么让每家每户过得好、吃得舒心,李晋一次都没有落下。
对于“兵支书”李晋来说,新战场换的是环境,不变的是初心和担当。10多年来,村里的每个角落他都跑遍了,大事小情他也了然于胸。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提升人居环境,打造美丽宜居村庄不仅让李晋涅槃般重生,也让大武一村这样的新村逐步摆脱发展阴霾,在更多的欣慰中找到发展出路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