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县域·孝义

筑牢国防根基 厚植爱国情怀

——探访孝义市国防教育基地

石像村抗日模范村纪念亭

国防教育训练基地

邓小平路居地

中共孝义建党第一址

红军东征兑九峪战役展馆

孝义县政府首驻地

孝义中学校

孝义市军创基地

□ 文/张丽妍 图/赵元明

孝义,一片红色热土,一座英雄之城。从石像村抗日模范村纪念亭到红军东征兑九峪战役展区,从邓小平路居地到国防教育训练基地……在孝义,一座座革命纪念馆、烈士纪念设施、重要历史人物故居等构成庞大而丰富的国防教育矩阵,让人们踏上这块红色土地时,如同迈进历史课堂、融入国防讲堂。

全民国防教育是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人民军队的基础性工程,是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全民国防意识的有效途径。全民国防教育基地建设对于推动新时代全民国防教育改革发展和普及深入,增强全民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深厚情感、崇军尚武的思想观念、强国强军的责任担当,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近年来,孝义市全面推进全民国防教育基地建设,经基层推荐、逐级审核、实地考评,命名8处场所为孝义市首批国防教育基地,分别为石像村抗日模范村纪念亭、孝义市国防教育训练基地、邓小平路居地、中共孝义建党第一址、红军东征兑九峪战役展区、孝义县政府首驻地、山西省孝义中学校、孝义市军创基地。首批基地包括反映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场所、开展国防知识宣传的场所、军事体验和训练的场所等,标志着孝义市全民国防教育增加了新载体,在服务国防、建设国防方面有新的提升。

“让一批纪念场馆、军创基地等旧址遗址变成国防教育教室,文物史料成为国防教育教材,不断让红色资源‘活’起来,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全民国防教育宣传、展示、培训‘地标’。”该市宣传部负责人说,下一步,孝义市将不断加强国防教育场所管理和建设,充分利用国防教育场所开展国防教育活动,多措并举持续推进全民国防教育走深走实。

石像村抗日模范村纪念亭

“我们村是抗日模范村,抗战时期只有90多户村民,就有108人参军,最后牺牲了23位,为了纪念石像村的历史贡献,市政府为我们村修建了报国亭,扩建了抗日模范村纪念馆。去年,我们又投资130万元提升改造抗日模范村纪念馆,目前已全部完工。”近日,在孝义市兑镇镇石像村抗日模范村纪念馆,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主任白天全指着修葺一新的新展馆向记者介绍。

石像村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抗战时期,石像村曾是八路军115师补充团的驻地,为了抵抗日寇侵略,驻扎在村里的八路军将士散传单、写标语,充分动员后方青年奔赴前线参军杀敌。革命火种的传播迅速点燃了村民兴邦振国的热情,他们纷纷捐钱捐物、参军参战,石像村也成了户户皆抗属、无人不抗日的忠烈之村。为了纪念这段历史,孝义市人民政府在1985年修建了报国亭,2011年又扩建了抗日模范村纪念馆。此外,村里还有清末民国时期杰出的教育活动家冯济川的故居。

据了解,报国亭共分为三个展厅,乡情讲述室、浩气长存室和壮心不已厅,主要对抗日模范村概况、抗战牺牲的23位烈士以及幸存者情况进行了展览。

孝义市国防教育训练基地

孝义市国防教育训练基地位于孝义市区东南,距离市中心10公里,集军警民联合训练指挥、党政干部轮训、国防教育、专业技能培训、学生军训等多种功能为一体,各种设施齐全,能同时保障650人食宿训练。

2011年8月投入使用以来,该基地集中资源、统筹推进,高质量保障上级下达基地集训任务,高效开展全民国防教育进校园、进社区活动,充分发挥着国防教育事业的基础作用。

基地占地面积148亩,建筑面积13508平方米,分教学、训练、生活3个功能区。综合教学楼,建筑面积3060平方米,建有国防教育展厅、多功能会议室、专业教室、装备器材库、国防动员指挥中心、国动委各专业办公室。

国防教育展厅建筑面积680平方米,分国防地理,国防历史,国防体制,军兵种知识,陆海空,火箭军,航空航天知识,武警,民兵预备役,孝义武装工作和红色展区九个部分,为参训人员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综合会议室可容纳300人会议、学习、培训。2栋学员楼,总建筑面积9100多平方米,有学员宿舍54间,可容纳650人住宿。学员餐厅,一次性可容纳700人就餐,厨房操作间设备齐全,功能区分规范。观礼台建筑面积1017平方米,地下设有室内靶场,民兵装备器材库。

经山西省国防教育办公室审核批准,孝义市国防教育训练基地于2013年被命名为第二批省级国防教育基地。

邓小平路居地

邓小平路居地位于孝义市下堡镇下堡村村南吴山脚下,南边是风景秀丽的吴山,北边是孝义市第十二中学,占地约两亩,是下堡村林氏家族的院子。

1937年10月下旬,遵照毛主席的指示,时任八路军总政治部副主任的邓小平与时任八路军总政治部民运部长傅钟、时任随营学校校长的韦国清等率领总政宣传部、民运部及随营学校的五六百人经汾阳辗转到孝义,在这里工作生活了两个月,开展晋西地方工作,组建成立了中国共产党孝义县第一届委员会,对外称“八路军孝义地方工作团”。从此,孝义人民在县委的领导下,谱写了永载史册的英雄战歌。

虽然邓小平率领八路军总政治部在孝义下堡仅仅驻扎了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但是他们把革命的火种带到了这里,并在晋西地区尤其是孝义县形成燎原之势,为地方抗日救亡取得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据了解,邓小平路居地以文字、照片、雕塑等方式进行展览,展板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当年邓小平同志为什么来到这里;第二部分展示了邓小平同志在这里做了些什么,对孝义革命又有哪些影响;第三部分叙述了孝义革命历史梗概。

中共孝义建党第一址

中国共产党孝义建党第一址位于梧桐镇仁坊村北金晖湖畔的霍家大院,该院始建于清朝道光年间,属一宅三进式四合院,总面积1198平方米,共9孔窑洞,28间房屋,在孝义党建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位置,这里相继诞生了中共孝义第一个党小组和党支部——中共孝义仁坊小组与仁坊党支部。

1926年冬,时任中共汾阳特别支部书记的李伯生和共青团汾阳地委书记王森前来孝义开展组织创建工作,他们冒着白色恐怖笼罩下可能牺牲的危险,在霍家大院秘密召开建党会议,成功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在孝义的第一个党组织——中共孝义(仁坊)小组,由霍文新任党小组组长。翌年七月,李伯生、王森在霍文新家的仓房召开了党员会议,建立了孝义境内第一个中国共产党支部——中共孝义(仁坊)支部,李正旺任支部书记,有党员10名。从此,孝义这块土地上播撒了革命的火种,冲破了黎明前的黑夜,拉开了让孝义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闹翻身,争自由,求解放的革命斗争序幕。

历经岁月洗礼和战火摧残,孝义建党第一址房屋年久失修,逐渐坍塌。2012年,孝义市开始组织对其进行修复,历时400余天,这座建筑修复如旧,历史原貌得以重现,并开辟为孝义建党第一址展馆。展馆共分四个部分:“火种在平静中孕育”“孝河从此起风波”“冲破黎明前的黑暗”“前进的步伐永不停”,生动再现了孝义市建党史和革命斗争史的壮丽画卷。

红军东征兑九峪战役展馆

八十多年前,在孝义这一方浸染红色基因的热土上,毛泽东、彭德怀部署指挥打响了红军东征兑九峪战役。此次战役是1936年东征红军在兑九峪展开的东征过程中的核心战役,是第五次反“围剿”以来规模最大的战役。当时,红军投入了能调动的所有主力,最高军事首长毛泽东亲自指挥了这场战役。

为铭记和纪念兑九峪战役这段光辉历史,孝义市挖掘兑镇镇域内红色文化,依托兑九峪文化广场和文化馆,打造红军东征时由毛主席亲自指挥的兑九峪战役展览馆和红色教育基地,于2020年4月落成并对外开放,为传承红色基因、传播孝义精神、接受革命教育提供“鲜活课堂”。

兑九峪战役展览馆是一所反映中国工农红军东征途经孝义兑九峪镇境内生活及战斗历程的专题展览馆。展览馆位于山西省吕梁市孝义市兑镇镇,依山傍水,景色宜人。主展馆面积约400余平方米,分大厅和主展厅两部分,氛围浓厚,造型优美。展览馆通过图片展示、油画重现、实物陈列、观影体验等形式,较全面还原了1936年中央红军东征进入山西并完成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唤起民众、扩大红军、筹集款子三大任务历史史实,整个展馆红色旅游文化内涵丰富。

孝义县政府首驻地

孝义县政府首驻地纪念馆坐落于孝义市杜村乡东小景村。1945年9月18日,在沁源县杭村成立的孝义县委、县政府迁居东小景村。孝义县委、县政府在此领导革命群众“扫除敌据点、摧毁敌编村、扩大解放区、缩小敌占区”,恢复和重建了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和南三区6个中共区委和相应的区公所,领导全县人民解放了孝义全境和完成了土地改革工作。吕梁七地委曾在此召开全区财经工作会议,孝义县委在这里召开了孝义县第一次人民代表大会,选出了孝义县议会,开启了党领导下团结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建设民主政权的先河。1947年1月汾孝战役获胜后,县委、县政府迁驻孝义县城,3月失守后进驻阳泉曲镇克俄村,直到1948年7月,孝义全境解放后重新迁驻孝义县城。

2012年,孝义县政府首驻地纪念馆启动修复工程,修缮的11间窑洞保留了当年县委、县政府领导和县政府所属财政科、教育科、公安局、司法科、交通站、贸易公司的办公室,室内陈设依旧,还有“爱民井”、石磨和厨房、库房等生活设施,虽然设施十分简陋,但都有着一曲曲、一段段感人肺腑的故事,演绎着先辈们英勇不屈、艰苦创业、关心群众、敬业奉献的精神风貌和光荣传统。

纪念馆设有两个展厅,记录了孝义从1926年建党到1948年全境解放22年的历史。第一展厅展示了在党领导下,孝义人民在这块英雄土地上演绎的“天翻地覆慨而慷”的光辉历史,第二展厅展示了“虎踞龙盘今胜昔”,简述了英雄孝义和老解放区杜村乡、政府首驻地东小景人民踏着先辈的足迹不断开拓新的辉煌。整个展厅用简洁的文字叙述,历史照片、统计数字和优美的画面、沙盘模型等艺术手段,真实地再现了历史,有极强的感染力、教育力。

山西省孝义中学校

八名学生迈着铿锵有力的步伐,护卫着国旗走到旗杆底座。随着一声“敬礼”,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国歌声中冉冉升起。这是孝义中学在重要节点以及周一必有的升国旗仪式。

孝义中学始建于1952年,位于孝义市迎宾北路,学校一贯秉持“卓义育人成才报国”的办学理念,致力于培养“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卓越发展、终身发展”的胜溪英才。

近年来,学校教育教学成果斐然,教学质量屡创佳绩,先后被授予全国文明校园、教育部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山西省国防教育示范学校,是孝义教育的一张靓丽名片。

同时,为强化爱国主义教育,涵养学生家国情怀,提升国防意识,该校将国防教育引入校园,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国防教育活动。

通过开展“唱一首红色歌曲”“讲一个红色故事”“绘一张红色画卷”等活动,将“红色种子”厚植于同学们心中。通过“五老”宣讲会、校长讲党课、主题班会、国防教育与学科教育渗透课题研究等,多举措增强学生国防观念和爱军拥军意识。

组织开展追寻烈士五十华里远足活动,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崇尚英模的奋斗精神。邀请校友维和士兵钱三强走进校园现身讲解,用鲜活的爱国主义教育事例,激发孝中学子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引导并鼓励有志青年攻读军事院校和飞行学院,近几年为国家输送13名飞行人才,200多名军警、政法院校学员和国防生,被授予“空军国防生优质生源基地”“空军招飞优质生源基地”。设立山西省第一座普通高中射击馆,招收射击特长生,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射击技能观摩体验课,被山西省射击协会授予“射击后备人才培养基地”。建立孝义中学初教飞机教育基地。

学校每年坚持开展新生军训;以国防教育日、“八一”、“十一”等重大节假日为契机,开展学生进军营观看民兵和预备役人员的军事表演,进行模拟射击,体验军营生活。组织学生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参观学习,接受“爱祖国,爱军队,爱家乡”教育;在清明节组织师生进行祭祀扫墓,学习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对住宿学生引入半军事化管理,通过内务统一标准,物品摆放整齐,卫生管理定期检查评比等活动强化学生军事意识,培训国防情怀。

孝义市军创基地

孝义市军创基地位于胜溪湖街道办事处曹溪河风景区,占地面积约1080亩,是吕梁市就业创业基地、孝义市双拥教育基地、巾帼红色教育基地、战略训练基地、爱国拥军促进会成员单位。

2020年9月27日,孝义市军创基地揭牌成立,在孝义退役军人事务局的指导下,以“让退役军人成为全社会尊重的人,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为宗旨,以打造一流的军事教育和军创品牌为目标,为退役军人提供“小微企业”创业就业平台,为孝义市经济社会发展贡献退役军人力量。

军创基地孵化出军事拓展、生态农业、旅游度假、社区电商、社区食堂等53个创业项目,170余人实现创业梦想。

依托军创基地,退役军人发挥集聚优势,参加孝义市“行孝仗义”退役军人志愿服务直属队,参与文明城市创建、抗洪救灾、疫情防控等;成立退役军人锣鼓队、退役军人国旗护卫队,提升退役军人荣誉感、归属感;设立红色记忆展览馆,传承红色基因、传播红色文化;承接孝义市自主就业退役军人适应性培训、技能培训……

2021年10月,参加山西省退役军人创业创新大赛,其支持选送的“迷彩征途 漠北征途”项目荣获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