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县域·兴县

奋笔书写人民满意的教育工作新答卷

——兴县教育高质量发展纪实

市政协副主席、兴县县委书记乔云 为黄冈中学兴县学校揭牌

丰富多彩的职业实践课堂

兴县友兰中学俯瞰图

宏伟大气的一二〇师学校校门

□ 文/张亚东 图/高旭娟

近年来,兴县着眼立德树人根本,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不断完善管理体制,通过统筹资源配置、创新教育教学、加强队伍建设等措施,切实解决好社会关注、群众关切的教育问题,努力满足人民群众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美好期盼,增强了人民群众对教育的认同感、获得感、幸福感,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以教育之强夯实美丽幸福新兴县之基,在红色沃土上书写出新时代教育工作的新篇章。

普惠政策惠民生 均衡发展全覆盖

仲夏时节,绿草如茵,艳阳高照。走进兴县蔚汾镇千城明德小学,靓丽的硬件、整洁的环境让人眼前一亮。这座兴县特殊人员学校刷新了人们对兴县教育以往的印象。

兴县蔚汾千城明德小学,是台湾台塑集团董事长、爱国华人王永庆于2005年捐资修建的标准化寄宿制小学。2019年,县政府投入300余万元将蔚汾镇千城明德小学改造为兴县特殊人员学校, 成为全县孤残智障和特困家庭孩子送教上门和免费提供义务教育的学校。

目前,全校共有在校学生111人,有专任教职员工23人,学校实行全托管、全免费、全封闭管理,孩子们吃、住、用等费用全部由学校、社会团体及爱心帮扶企业承担,县政府兜底保障。

“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失学,不让一个孩子因贫掉队,让每个孩子享有公平的教育机会,让每个孩子都在阳光雨露下茁壮成长,这是我们的办学宗旨。”校长任籽鹏满怀自豪地说。

这个学校成立后,兴县实现了义务教育全覆盖、送教上门全覆盖。

在“六一”国际儿童节来临之际,市政协副主席、兴县县委书记乔云一行来到蔚汾镇千城明德小学与孩子们共度“六一”,向他们致以节日祝贺和美好祝愿,向辛勤耕耘的广大教育工作者致以亲切问候。

乔云指出,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要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育引导广大少年儿童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关心关怀和殷殷寄语,坚定听党话、跟党走,努力学习、成长成才,做有志向、有梦想、向上向善、重学重行的新时代好少年。各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留守儿童关爱工作,充分发挥留守儿童之家、爱心妈妈驿站的作用,凝聚各方力量,用心用情用力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切实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事实上,兴县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远眼光谋划推进全县教育事业。聚焦“办好人民满意教育36条措施”,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及分管领导以身作则、亲力亲为,深入调研排忧解难、座谈交流凝心聚力、加大投入强化保障,持续发出“教育强县”最强音。

一方面,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仅在2023年,就开工建设了南通幼儿园、新建幼儿园、曲家沟幼儿园等3所普惠性幼儿园,改扩建实验中学附属幼儿园、一二〇师幼儿园、实验幼儿园;完成友兰初级中学建设项目;升级改造特殊教育学校,保障残疾儿童学子享受在校教育资源,让“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铮铮誓言落地落实。

另一方面,着力调动教师教书育人积极性。率先把教育改革项目资金1000余万元列入财政预算;投入近2000余万元为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教师,分别增加绩效工资总量的20%和2.5倍,并为农村教师兑现每月人均1000元的乡镇补贴;实施教师免费体检项目;发挥“兴县友兰教育发展基金会”作用,将100多万元资助金用于奖励教学质量优胜者,全县广大教师职业自豪感更足、荣誉感更强,积极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培根铸魂育英才 红色精神永传承

在兴县新区有一座全国唯一以部队番号命名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学校,叫一二〇师学校,让前来兴县的人们无不惊叹、感慨。校园建筑气派、设施超前既是兴县靓丽的名片又是兴县新的地标建筑,让全县2000多名农村学子住上了省内一流、国内领先的高标准学校。

5月31日,在“六一”国际儿童节来临之际,县委副书记、县长梁文壮来到包括一二〇师学校在内的县城内多所学校,与广大师生共庆“六一”国际儿童节。

梁文壮希望,全县广大少年儿童要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健康茁壮成长,刻苦学习知识,磨炼坚强意志,锻炼强健体魄,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全县广大教育工作者要肩负起新时代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牢记立德树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继续弘扬吕梁精神,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近年来,兴县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唱响“党旗飘、校园红”主旋律,扎实推进合作办学模式改革,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全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兴县一二〇师学校是在一二〇师后代以及晋绥儿女关注下由兴县县委、县政府出资兴建的一所农村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学校。学校位于号称‘小延安’的革命圣地蔡家崖,西距‘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不到两公里;校名由贺龙元帅夫人薛明题写,‘一二〇师’这个革命符号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凝聚了几代人的情感,是新一代人的精神财富。”来自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的讲解员贾育琳为大家深情讲述学校的来历和红色背景。

依托深厚的红色底蕴,一二〇师学校通过让学生参观战史陈列馆、组织社团活动课、红色主题班会、红色主题阅读会、唱红歌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让红色精神触手可及,让红色信仰深深根植于青少年心中。

“通过定期在展馆里观看实物及聆听讲解员的讲解,让我们对学校及‘一二〇师’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们不能忘记革命先辈们的浴血奋战和流血牺牲,是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兴县一二〇师学校学生雷智博深有感触地说。

“把红色教育融进日常教学中,让孩子们了解革命历史,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让红色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让红色精神代代相传,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兴县一二〇师学校教师贺继勤说。

见贤思齐争上游 借梯登高谱新篇

6月的兴县,赤日炎炎,气温骤升。在兴县友兰中学的教学楼内,来自湖北黄冈学校的老师正在热火朝天地与当地教师开展每周一次的教研学习,双方就“深入学习课标、研究教材、运用教法、善于实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打造高效课堂”展开热烈的交流探讨,教育教学教研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措施,共同为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贡献智慧和力量。

“在黄冈老师的带领和帮助下,我们的教学技能得到了提升、教学理念得到了更新。我们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提高课堂效率,精讲精练、讲练结合,学生的学习更加高效,我们的教学更加系统,教学成果更加显著。”兴县友兰中学教师延改学说。

“黄冈老师的到来,为课堂注入了许多新的活力,我认为他们最大的特点是注重基础、注重发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重知识的积累与运用、注重能力的培养,让我们养成了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新的学习感受,我们相信在与他们的朝夕相处与日益磨合当中,我一定能够取得越来越好的成绩。”说到黄冈老师独到的教学理念,兴县友兰中学高二年级学生李映辉滔滔不绝。

为让优质的教育造福人民,新一届兴县县委领导班子上任以来,立足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多次向外对接国内优质名校,确定了通过开放式办学引入优质教育资源的发展方向,最终将目光投向了黄冈中学。

2022年6月,兴县人民政府与湖北省黄冈中学正式签订《合作办学协议》,双方约定将全力打造管理一流、环境一流、师资一流、教育教学质量一流的特色示范学校,进一步助推兴县教育事业飞跃发展。由15名黄冈教师组成的教学管理团队落户兴县友兰中学,为当地教育带来新气象、新成效。

“黄冈中学与兴县合作,是兴县教育事业的一件大事、喜事。我们将举双手欢迎与黄冈教育专家团队合作办学,举全县之力支持做好合作办学服务和保障,举黄冈教育品牌引领人民满意的教育,为黄冈中学团队在兴县的工作生活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服务,确保双方合作结出丰硕成果。”签约仪式上,市政协副主席、兴县县委书记乔云的郑重表态,至今让人精神振奋。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为提高教育质量,近年来,兴县通过招才引智、校地合作等方式,不断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仅2023年新招聘特岗教师84名、硕士研究生学历的高中教师29名,有效充实了全县师资力量。

围绕创设一个充满正能量、公正公平、干事创业的氛围环境,持续推进五名兴教工程,打造与时俱进专业化创新型师资队伍,不断提升教师应有的幸福指数。

首先是深化绩效考核,以高中2.5倍绩效和义务教育阶段20%绩效为激励措施,通过增量过程性评价, 发挥绩效评价的“杠杆”作用,形成教育共同体、“一盘棋”共建共享效应,激活教育内生动力。

其次是加大师资培养力度,通过招才引智,持续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不断地增加投入、扩大渠道、加大强度,坚持把加强教研队伍建设作为一个重点课题,落实5%公用经费用于教师培训的刚性制度,开展校际帮扶、校内帮带,走出去挂职“学”,引进来实操“教”,多渠道提升教师业务素养。

第三是持续推进“五名兴教”工程,在全县选树名校长、名教师、名班主任100名,在2023年的教师节庆祝大会上进行了隆重表彰;采取同学科常态化研修等多种有效办法培养优质师资,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师资的需求。

2023年高考、中考成绩再创佳绩:友兰中学理科第一名杨继伟同学被北京大学录取,文科第一名王鑫同学被浙江大学录取,应届学生一本达线131人;中考600分以上250人,在全市600分总人数减少的情况下,兴县600分以上人数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有所增加。

因材施教育新人 匠心筑梦向未来

建筑工程实操、护理病房模拟、计算机应用技术展示、机器人竞赛……近日,兴县职教中心的实训基地内,特色专业建设正稳步推进、产教融合开展得有声有色。

兴县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把“办一所让全体师生有梦想、有担当、有尊严、有幸福的高水平职业学校”作为教育全面发展的终极愿景,加快补齐教育发展短板,在推动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均衡充分发展上下功夫、想办法,依托职教中心为主阵地,从教学创新、专业整合、产教融合等方面积极响应、深入实施职业教育行动计划,探索新时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新内涵。在这一思想引领下,占地面积142亩,总建筑面积8.85万平方米的兴县职教中心应运而生。

兴县职教中心位于蔚汾镇乔家沟村,是一所16轨制集教学、培训、实训、办公、体育活动、食宿等为一体的硬件设施齐全的现代化中等职业学校,共开设计算机应用、汽车运用与维修、燃气热力运行与维护、美发与形象设计、美术绘画、民族音乐等16个专业。

漫步在县职业中专校园里,看着洋溢着青春气息的学生或读书或在认真进行实践操作,听着学校老师自豪地介绍学生如何受企业欢迎,记者不禁深深地感受到:国家对职业教育科学准确的定位,县委、县政府领导的高瞻远瞩,全体职教工作者无比乐观的态度和坚定执着的信念,共同催开了这朵姹紫嫣红的职教奇葩。

“兴县职教中心新校区的建成使用,有效破解了兴县教育发展难题,促进了职业教育提质增效,推动兴县教育工作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也为我县全方位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和智力基础。”兴县教育科技局局长薛探平说。

“兴县职教中心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坚持“升学与就业并重”的出发点,以‘梦想教育’为抓手,构建了‘眼中有路,手中有技,心中有国,丹心育人’的教育体系。学校将进一步扩大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在保障学生技术技能培养质量的基础上,加强文化基础教育,拓宽中职学生成长空间,让中职学生就业有能力、升学有优势、发展有通道,职教高考、职教本科成为职业学校学生首选,让兴县职业中学成为梦想腾飞胜地、能工巧匠摇篮。”兴县职业中学校长史支平说。

如今,放眼兴县,“一校一特色,一校一品牌”的特色化教育发展新格局已基本形成,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目标正在实现,人民群众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美好期盼变成现实,真正让城乡孩子平等享受到了优质教育的阳光雨露。

历史的脚步永不停歇,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立于新时代,兴县已做好准备扛起教育这面民生大旗,以改革创新者的姿态立潮头、搏风浪,向“现代化、高质量、开放式、有特色、可持续”得更远目标铿锵前行、赶超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