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罗丽) 近年来,交城县总工会主动聚焦高质量发展需求,坚持向创新要动力、向改革要活力,将“五小六化”竞赛活动作为推进产改工作的切入点,加快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为推动交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坚持顶层布局、一体推进。出台《推进“五小六化”竞赛实施方案》,形成了上下一体、整体联动的推进格局,“五小”竞赛逐步由铸造、焦化等传统行业向煤化工、生物制药等高新技术行业延伸拓展。坚持搭建平台、提升素质。鼓励校企合作,推进产教融合,成立交城工匠学院,6户试点企业全部成立产业工人实训基地,先后开展10余场专题培训,组织200余名职工举办技能比武大赛,进一步提升产业工人技能素质和创新能力。坚持笃实创新、打造亮点。大力鼓励创新、选树典型,累计创建省级职工(劳模)创新工作室4个,市级职工(劳模)创新工作室3个,县级职工(劳模)创新工作室8个,企业职工(劳模)创新工作室6个,冯利刚、吕转转2名产业工人获得省级劳模称号,荀建维获得省五一劳动奖章,交城县医疗集团呼吸科获得省级模范集体称号。目前,已申报五小项目成果350余项,期中获得专利的项目90余项,产业工人创新创造的能量充分迸发。
交城县将在拓展领域、扩大参与、激励创新、提升实效等方面建机制、下实功,全面推动“五小六化”竞赛提质提效,不断激发产业工人创新创造活力,为全面推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