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直播行业发展迅猛,俨然成为一个热门行业。
大学生作为新生一代,也在这一行业中通过才艺展示,表达自我,或参与一些具体的社会活动和社会事务,让人感受到的是个性张扬的青春气息和敢试敢闯的年轻活力。大学生参与直播是数字时代的特征体现,本并无不妥,而且大部分学生能够通过直播活动积极参与一些公益性事业或者文化推介、助学助农等活动。
所以说,大学生直播是好事。
但也有一些不好的现象。部分大学生沉迷于直播,直播的时候不分时段和场合,上课时间、晚上别的同学都已经入睡的时间;在地址选择上也是肆无忌惮,有的在校园,更有甚者在寝室或教室。在内容方面更是不乏一些不良暗示、打擦边球、曝隐私等。
这些纯为谋求眼球,赚取流量的直播,不但没有展现出大学生的精神风貌、发挥他们的才能,反而让他们被“低质量流量”牵引,荒废学业、迷失自我,更有甚者涉及违法违纪。
作为一种交流的工具和媒介,直播只有被合理合规运用,才能充分发挥正向价值,而唯“流量”的直播显然违背了这一规律,以至于误导学业。再加上,一些学生自我约束和防范风险能力较弱,媒介素养和运用能力也尚待提升,导致直播的时候容易走偏。
如此看来,大学生直播是一把“双刃剑”,需要很好地去引导和纠偏。也就是说,规范大学生直播势在必行。
高校应该积极引导教育,制定合理规则,为学生直播行为划出清晰的边界,严格规范学生直播的时间、地点和方式。其次,直播平台要强化自身的监管责任,加强内容审核,及时关停一些违规账号、删除违规内容,引导积极正能量的话题内容传播,维护健康向上的直播环境。再者,网监部门要从管理监管层面予以规范引导,对于制造噱头赚取流量的一些机构,要强化监管,严肃审查,并做到有责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