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县域·柳林

柳林:创文明城市 展时代风采

5月22日,柳林县开展第二届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周活动。工作人员走进小区、公园、机关、社区、学校、乡镇,有效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工作,引导广大居民群众自觉参与生活垃圾分类、改变生活陋习、增强环保意识,传播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共同打造美丽绿色家园。

文明建设人人参与,文明成果人人共享。柳林县以全市省级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为引领,持续践行“文明创建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创建理念,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问题导向效果导向,对标对表、补齐短板,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让人民群众在可触可感的创城实践中,获得更多幸福感。

宣传宣讲深入人心

柳林县委成立了创城指挥部,制定了《柳林县创建山西省文明城市指挥部行动方案》,明确了创城指标,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细分工作任务、强化责任落实,深入宣传发动,印发市民公约、公民守则、核心价值观等系列宣传资料,营造创城氛围。

柳林县在香严寺坡地设置了永久性创城宣传标语,组织了线上线下、学校农村的问卷调查,有效提高了全县城乡居民创城知晓率。在燎原广场开展了“新时代文明实践 助力文明城市创建”集中宣传活动,发放印有创城宣传标语口号手提袋、勤俭节约海报、文明城市“十要十不要”折页、未成年人保护法、妇女权益保障法和口罩。

对接吕梁市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春风宣讲团”,深入学校、企业、两新组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农村开展宣讲活动。组建党的二十大柳林县宣讲团,深入到企业、农村、机关、校园、社区,与基层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年群体开展面对面、互动式的座谈宣讲。

其中,金家庄镇成立“红马甲”宣讲小分队,走村入户为村民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回应群众关切。在金家庄镇下嵋芝村广场“红辣椒秋收工作队”丰收现场,红彤彤的辣椒将这里的秋色映衬的格外迷人。趁着农民们休息之余,金家庄镇“红马甲”宣讲员就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等话题,做了深入浅出的讲解。“红马甲”宣讲队走村入户,以接地气的语言广泛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服务活动,让“被动式宣讲”变“互动式交流”,提振了村民的精气神,赢得了群众的阵阵掌声和夸赞。该县金家庄镇红马甲宣讲队开展宣讲活动有效果、有特色,被山西新闻联播报道,并拟被省委讲师团录入宣讲工作手册,进行展示。

加大宣传力度,柳林县利用抖音、快手、美篇、公众号、视频号等平台,加大生活垃圾分类知识宣传和引导。3月9日上午,柳林街道开展“万名党员进社区万名团员做公益”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活动中,工作人员张贴宣传海报 120 余张,向居民发放《致全区居民的一封信》6000余份,有效提高了居民对全国文明城区创建的知晓率和认知度。利用宣传栏、发放移风易俗挂图、微信公众号推送等多种形式宣传移风易俗工作, 引导群众文明祭祀;拍摄移风易俗宣传短视频《抵制大操大办,倡导文明新风》,在本地视频号、本地网红抖音等平台发布;2023年8月到9月,在三交镇、王家沟乡等9个人口比较密集的乡镇开展了移风易俗下乡演出活动,用秧歌、小品、三句半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将移风易俗文明新风尚送进村镇,让广大群众感受到传统艺术的魅力,营造了倡导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的浓厚氛围,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策划、制作各类型公益宣传片100期,各类专题宣传10期;制作了《品味柳林》城市宣传片和乡村振兴宣传片;2023年制作完成了柳林城市宣传片《汇智天下、信义柳林》,树立城市新形象,扩大对外宣传力度。

文明实践走深走实

柳林县成立了由县委书记担任主任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统筹整合了县文化馆、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青少年活动中心、老年大学、民俗展厅等公共服务资源,在文化大楼选址设计了中心场所,印发了《柳林县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行动方案》,明确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建设的任务清单和内容清单。建立了新时代文明实践智慧云平台系统,打造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主题公园。各乡镇、各行政村按照有机构、有场所、有队伍、有制度、有活动的“六有”标准,打造了15个所、203个站,实现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所、站)全覆盖,逐步搭建理论宣讲、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科技科普服务、体育健身服务五大文明实践平台,推进文明实践工作走深走实,促进文明实践提档升级、提质增效。

抓节日节点推进文明建设。柳林图书馆开展元旦春节元宵系列主题活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良好的文明阅读之风。发布“3·5”学雷锋志愿服务倡议书,号召全县人民投入到学雷锋志愿服务行动中,举办“雷锋精神永光芒”展览,开展“传承雷锋精神 弘扬榜样力量”少儿美术作品展。清明节期间,发布“移风易俗 文明祭祀”倡议书,在人员较集中的燎原广场举行“移风易俗助创城 文明祭祀过清明”宣传活动,引导市民绿色祭祀、安全祭祀、文明祭祀。“六一”儿童节,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联合穆村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开展以“欢乐和谐庆六一,激情飞扬献爱心”为主题的儿童节志愿服务活动,为穆村镇康家沟小学学生送上彩笔、跳 绳、图书等物资和节日的祝福。举办消夏晚会、中国农民丰收节、5·19“中国旅游日”系列旅游宣传活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展示展演及展销活动等,进一步营造文明氛围。

推动发展文化文艺工作,免费送戏下乡90场,农村公益电影放映3116场,文化惠民工程按期超额完成。开展了“雷锋精神”朗读、“4·23”世界读书日等系列阅读118场次,开展主题赠书、送书下乡、业务指导10次,推进了书香柳林建设。组织沟门前风味小吃和枣木缘工艺品专业合作社参加山西省线上文博会,宣传展示了该县7个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庙湾小学打造省级“护苗工作站”示范点,开展了“绿书签”宣传活动,举行了“扫黄打非”进校园宣传活动,推荐了贺昌村成功创建了省级“扫黄打非”基层示范点。开展了首届“枣花文学艺术”评奖活动。

积极开展移风易俗工作,制定《移风易俗村规民约》,成立了以村(社区)支部书记任会长的红白理事会,印发《移风易俗口袋书》,在燎原广场醒目位置制作悬挂移风易俗广告牌,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文明殡葬、文明祭祀,全县各村(社区)均通过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了本村(社区)“两约”并上墙。出台了《柳林县乡村振兴孝心基金工程实施方案》,从孝心基金设立的指导思想、实施范围、筹集办法、发放程序、监督管理等方面作了详细具体的安排。

柳林县持续开展“传承好家风、争当文明户”创建活动,各行政村文明户累计户数达到全村总户数的70%以上;新时代“最美柳林人”评选活动已连续开展5届,共达550人;推选道德模范、新时代好少年等,通过各类评选突出塑造典型、立足典型引领,让生活中的鲜活事迹带动更多的人,使移风易俗工作真正入脑、入耳、入心,逐步让文明新风融入人民的点滴生活中。该县还继续深化推进文明机关、村镇、校园、景区等创建工作,提升该县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集体的创建水平。

志愿服务见行见效

近年来,柳林县高度重视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工作,加大对志愿服务的领导和支持,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志愿服务项目和团队。同时制定了2023年柳林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计划单,确保月月有主题、有活动。

按照“8+N”的要求,柳林县在原有志愿队的基础上,整合了蓝天救援队和消防救援队,成立了抖起来志愿服务队,多个志愿服务项目充分参与到全县文明城市创建、疫情防控、移风易俗、乡村振兴、生态治理等方方面面,成为柳林县新时代文明创建的一支重要力量。2023年9月,“抖起来”志愿服务队走进贾家垣乡龙花 垣村,为该村义务拍摄短视频。志愿者们对该村全貌、产业等进行了全景展示和细节呈现,把龙花垣村的小学、朝天椒产业、乡村建设等利用融媒体运营思维集中展示,多元化、矩阵式展现乡村的美丽,传播乡村文化,同时为该县经济文化发展助力。

为不断加强和完善柳林县的志愿服务体系建设,切实发挥志愿服务的积极作用,7月7日,该县举办首届优秀志愿服务项目大赛。比赛现场,10个项目演讲人员逐一对志愿服务项目概况、实施效果、未来规划等方面展开演讲。经过激烈角逐,应急救援综合服务中心为人民志愿服务项目和“抖起来”志愿服务项目颁发一等奖,为矛盾纠纷调解志愿服务项目、黄手环行动志愿服务项目和蓝天救援队公益救援志愿服务项目颁发二等奖,为星程系列志愿服务项目、学雷锋树新风促和谐志愿服务项目、同心圆志愿服务颁发项目和公益家庭教育讲座志愿服务项目颁发三等奖,为学思践悟新思想、乡村振兴谱新篇志愿服务项目颁发优秀奖。

“希望本次大赛涌现出的优秀项目为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工作再上新台阶、发挥更大的引领作用,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助力全县省级文明城市创建再做新贡献。”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建军表示。

2023年12月,由柳林县委宣传部、柳林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主办的2023年首届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大赛暨学习强国先进典型表彰活动在柳林文化大楼举办。主办方先后为荣获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的十个志愿服务项目以及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中评选出的30个优秀个人和组织进行了表彰奖励。获奖代表宋志富表示:“很高兴今天获得了表彰,作为应急救援队队员,我们一定会发挥特长,积极参与救援活动,以实际行动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

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柳林县各志愿服务队聚焦群众需求,及时开展防洪救灾、关爱老人等各类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在中阳遭遇洪灾时,蓝天救援队的志愿者们第一时间赶到,24小时不间断抢险救灾,帮助群众撤离,减少群众损失。在端午节、重阳节、高考季等重大时间节点,志愿者们踊跃参与,热情服务群众。他们着力解决群众身边、房前屋后的小事实事,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文明是一座城市最迷人的气质,也是一座城市最幸福的底色。创建文明城市只有起点,没有终点。随着柳林县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文明剪影被串连成动人风景,融人到柳林人民群众的点滴生活中。如今,漫步在柳林街头,文明新风处处洋溢,向上向善之举时时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