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冯海砚
何为文化特派员?简言之就是把有文化特长的人派下去,参与指导乡村文化建设工作。
五月份以来,为推动文化赋能乡村振兴,吕梁市委宣传部积极探索建立乡村振兴文化特派员制度,鼓励和引导各级各类优秀文化工作者弘扬志愿精神,深入乡村,服务乡村,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多做贡献。我们注意到,这批特派员必须具备一定的素养,主要表现在具有良好的政治素养,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具有志愿精神和奉献意识,热心公益,回报乡梓;具有较强的专业素养,文化底蕴深厚,副高职称或获省级以上专业奖项者优先;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年龄不超过65周岁。
政治素养、为民情怀、健康素养暂且不论,其中的专业素养尤为鲜见,这也是这批特派员的“特别”之处,这一点在推选范围上也足以证明。推选范围原则上面向社会各界,在党史研究、文艺创作、非遗传承、文物研究、旅游发展、新闻宣传等宣传思想文化领域具备专业技术特长的热心人士和优秀人才。
这批特派员需要以自己的特长,开展志愿服务,指导并帮助乡村开展文化服务供给、文化品牌打造、文化资源挖掘、文化阵地提升、文化产业帮扶、文化人才培养指导、文旅产业发展等工作。
但是在推选过程中我们不得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要把握好文化特派员与服务村的供需关系,特派员要和自己的服务村一一匹配,村子在文化建设方面需要什么样的人,或者说这样的“特殊”人才想去什么样的村,市里来牵线搭桥,让特派员有一个“双向奔赴”。
当然,特派员的“特”要真正发挥出去,还需要他们用好自己的特长,因地制宜,深入挖掘所在村的具体需求,在创新文化服务供给、打造文化品牌、建设文化阵地的过程中,真正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