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县域·方山

一次正能量的邻居聚会

□ 林兆祥

人上了一定的年龄,经见的自然就多了,聚会这事更是常常有之,但参加邻居聚会还是第一次,尽管这次聚会已时隔半年有余,但至今回想起来,仍激动不已,难以平复心中的喜悦。

2024年甲辰龙年正月初四,原方山一中龟山顶的18户住户在县城鼎恒大酒店聚会,一起举办“忆宝地、拉家常、叙情谊、话希望”邻居友谊活动。这是一次弘扬正能量,传承好家风,光大传统美德,教育下一代的盛会。它开创了方山县之先河,在小小的方山县城,如石击水泛起了阵阵涟漪,不由得使人啧啧称叹:邻居相处和睦融洽像一家人一样,堪称时代楷模,实属难能可贵。

方山县恢复重建于1971年,当时一穷二白,百废待兴。全县唯一的一所中学,草创于圪洞烈士塔旁的破庙中,那时虽然条件极其艰苦,但人们的精神面貌表现得却非常好。到了八十时代中期,全校教师对教育事业满腔热忱,对教学工作极端负责,真是“三尺讲台献青春,一心一意育桃李。”教育的振兴使人看到了方山崛起的希望。教育的主体是学生,但核心是教师,对于这一点,作为时任校长的李毓贵先生,看得再清楚明白不过了。为了让教师留得住(当时有外籍教师25人),安得下心,尽得到责,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李校长想教师所想,急教师所急,办教师所需,克服了经费困难等诸多不利因素,将位于方山一中龟山顶的学生宿舍改造为简陋的教师宿舍,每户一间半,约有二十多平方米,以解决教师住房紧缺之燃眉之急。有幸使18户人家第一次有了自己的住房。虽说“蜗居”十分简陋,有诸多不便之处,但比租房借居强多了。18户人家心里十分欣慰和满足,总算有个栖身之处了。这一晃十多年就过去了。三十六年重相聚,五味杂陈涌情潮。现回想起来百感交集,往事像过电影般历历在目。

80年代教师工资低微,普遍贫穷。但家穷志不短,没有攀比、没有嫉妒、没有怨言,有的是友谊,有的是精神,有的是积极进取,助人为乐的本分。每当下班后,家家都在侍弄门前的一小块并不显眼的菜畦,不是拔草、施肥,就是浇水打杈尖,忙得不亦乐乎,颇有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的意境。每到夏天吃饭的时候,也是全院气氛最活跃的时刻,当日的“新闻发布会”准时开始,邻居们七嘴八舌,人人都是小喇叭,个个都是发言人,一天的逸闻趣事一吐为快,不时引得众人捧腹大笑,甚至到了喷饭的程度,真是乐在其中,其乐无穷。18户人家的小杂院,人家不多,但居住集中,谁家有个大事小情,全院人都知道。假如有一个人病了,全院人很是牵肠挂肚,都要抽时间登门问候一番,表现了无微不至的关心。尤值一提的是穆延俊、王爱平、王俊娥、刘新花等人,各展所能,主动承担了打针输液的任务,既发挥了各自所长,又方便了邻居,更加深了邻里间的关系。邻居相处久了,谁家的锅台朝那都能知道,凡遇上班紧的,在家的就主动承担起了看小孩的义务,你我不分,彼此无间,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精神生活充实富有,使本来十分拮据的生活过得有滋有味。在这种和谐的邻里氛围中,在良好的家风家教熏陶下,在家长的言传身教下,孩子们茁壮成长起来,代有才人,多有建树,本科生32人,其中研究生10人、博士生3人,留学生2人,分布于全国各地,为祖国默默做贡献。有人说,龟山风水好,出的人好,但这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这里居住的人人品好,家风家教好。只要人品好,走到哪里就是好风水,人品可以改变风水,风水可以推动人丁兴旺,这就是龟山人杰地灵的道理。虽说一天的聚会很是短暂,但其影响却很深远。我有以下几点感受,与各位同仁共勉。

传递正能量始终是时代的主旋律。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五千年文化博大精深,“和而不同,美美与共”是传统美德。56个民族能够融合成一个大家庭,正是中华文明和为贵的集中体现。当前,在习近平新时代文化思想的引领下,我们要守正创新,坚定文化自信,当好红色文化、廉洁文化、忠孝文化的传播者,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不忘来路,走好前路,传好接力棒,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作贡献。

正人先正己,育人先自育。龟山顶居住的18户人家之所以融为一体,人才辈出,主要是教师的特殊地位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教师以正人君子为标尺,不仅教学生如何做人成才,而且为子女树立了典范。如果每个家庭都能像龟山顶这18户教师家庭一样,以学为师、以德为范,何愁民风、社风不得好转,何愁社会不能进步繁荣。

传承好的家风,时不我待。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社会和谐的基石。社会要发展,人类要进步,离不开先进文化思想的引领,更离不开好的家风的传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爱子,教之以义方”,又说“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崇德向善与做人气节是习近平家风家教重要论述的核心内容。大力加强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营造全社会崇德向善的浓厚氛围,大力加强党风、社风、家风建设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虽然我年事已高,心有余而力不足,但要有一分热发一分光,主动担当起教育下一代的责任,为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尽心尽力。

突出孝文化核心。“百事孝为先”,孝道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核心。龟山顶十八户人家和谐相处10余年,至今倍感依恋的经历证明,大多家庭孩子懂事,能够尊老爱幼、文明礼貌、品德良好、学业有成,都与家庭和睦、孝顺老人是分不开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身教胜于言传,喊破嗓子不如做出个样子。父母是天,天下为大。一个人如果连父母也不待见,何谈善待他人。因此,要倡导以孝治天下,将忠孝作为衡量一个人品行好坏的唯一标准,凡不孝者不能为官、为师、为人,使中华孝文化进一步弘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