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政教专刊

裴家山印象

□ 李娟娟

信步田园,用文字记录一个乡村的前世今生,应该是我们这一代人,呈现在时代长廊里的印记。历史的长河奔流不息,但记忆的回响,必将在不舍昼夜的时光里,铭记住一个时代里的文明,孕育并生发着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故事,为后人呈现出一派掩映在绿水青山间的乡村风貌与人文情怀。

我不是裴家山的女儿,裴家山却是我回故乡的必经之地。因此,对她有着别样的情怀。近几十年来,多少次回乡路过,亲眼见证了她的嬗变。

交城县裴家山,也叫波阿山。地处交城北山,离县城二十多公里,处在山梁之上。这个有着独特魅力的小山村,处于青山绿水间,与大自然相映成趣,仿佛置身于自然的大氧吧中。这是一个让人远离喧嚣、回归自然、享受宁静的地方,也是一个让人重新审视生命、感悟人生的地方。村中层层梯田种植着五谷,春种秋收,养育着一代代村民。数十棵百年老树拥抱着这个小小的村落。村子四角各有一棵大槐树,两三个人都抱不过来。槐树最长寿,俗语说:千年松,万年柏,不如老槐树歇一歇。每到饭时,或农闲时期,村民都会聚在老槐树下拉家常,仿佛在述说着不老的传说。

有首民歌唱道:“灰毛驴驴上,灰毛驴驴下,一辈子也坐不上那好车马”。唱的是过去交城山区老百姓的生存状况。那时,有毛驴的人家赶着毛驴进城赶集,没有牲口的人家只好靠肩挑背扛,非常辛苦。因交通不便,不少妇女一辈子从未到过县城。有感于生活在大山深处的闭塞和交通不便,为了改变这一现状,修路通车的念想由此萌发,1999年,经过全县和全村人民共同努力,进山路终于通车,在修好这条进山路的过程中,全县和全村人民的团结和努力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这种精神也激励着更多的人在未来的日子里,继续为家乡的发展和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在那个不该忘记的通车的日子,十里八村的老百姓都赶到公路旁看稀罕,大家看着如此漂亮平坦的大路,激动得热泪盈眶。进山路的完工,标志着交城的北大山从此告别了肩挑背驮一条路的历史。十几年过去了,进山路已成了一条经济大动脉,山里山外、城镇乡村以进山路为纽带,富了无数的村民,从这条路走出了无数有出息的山里孩子,村里的泥土路也早已变成了水泥路。每当四月来临,漫山遍野的丁香和刺玫摇曳着淡紫和浅黄色的花朵,迎接着来访的宾朋,为这片莽莽的山原披上一层彩色的霞衣。当你驱车在蜿蜒的山路上时,微风过处,阵阵浓香,醉人心脾。

裴家山,这个被历史长河滋润的地方,仿佛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交城大地上。这里的山水之间,孕育出了无数英勇的革命先辈。李莉,一个被历史铭记的名字,她的故居就坐落在裴家山这片热土上,漫步在李莉故居,仿佛置身于历史的海洋,这里曾经是李莉生活和工作的场所,也是她投身革命的地方。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承载着历史的记忆,诉说着过去的故事。站在这里,仿佛能够听到李莉当年在这里奋斗的声音,感受到她坚定的信仰和无私的奉献。

裴家山不仅是一个地理概念,更重要的是她还有着文化概念。在她赤裸裸的大山之中,弥漫着一种古老而神秘的色彩,这里蕴藏着一座元代的石室墓。这座石室墓犹如一部古老的史诗,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将人们带入一个充满神秘和传奇的世界,让人们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深邃。这座元代的石室墓是裴家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墓中精美的石刻和壁画,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还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古代艺术风格、技巧和文化的独特视角。此外,墓中的壁画和石刻也是研究古代艺术的重要资料。当然,裴家山的文化内涵远不止于此,在这片土地上,还流传着许多古老的神话和传说,这些故事都与山川、草木、动物等自然元素紧密相连,这些传说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也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如今,进入裴家山地界,新村、旧貌一起映入眼帘。村中无工业污染,空气清新,蓝天掩映。北方的山峦,再现雄性的阳刚。村民过着“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田园生活,平淡中流露出生命的活力—快乐而激昂,蓬勃而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