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特刊

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队

守护“烟火气” 护航“夜经济”

□ 本报记者 罗丽

夏渐深,暑意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市区街头小巷的夜市摊位也开始热闹了起来,各色霓虹灯牌璀璨夺目,特色小吃美食摊位前人流络绎不绝。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队的几名执法队员,正穿梭在各个摊位间,开展常态化的宣传管理,在维护市容环境秩序的同时,助力推动夜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在市区永宁东路,一到晚上,各个美食店铺就开始忙碌起来,不少夜宵餐饮店将桌子摆在店外。“以前我们只能将餐桌摆放在店内,入夏之后,店内空间狭小难以满足顾客需求,导致客人流失。在了解到我们的经营难题后,市城市管理部门合理规划,允许夜间外摆经营,现在客流量增加了,生意越来越红火了!”该路段的烧烤店经营者老李笑着说。

夜经济一头连着民生就业,一头体现着城市治理能力。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队秉持“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工作理念,及时准确掌握市民生活需求和摊点经营需要,在保障市民交通安全的前提下,合理规划调整临街商户店外经营时间,帮助商户招商引流、提振消费,助力“夜经济”持续升温。

夜市摊点满足了人们多元化的消费需求,但经营过程中随之而来的油烟噪音扰民、环境卫生脏乱差等问题不免引发担忧,如何在市容管理与民生诉求之间寻找到平衡点?对此,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队按照“一点一策”的工作方式,通过增加夜间轮值频次,加大对市区内夜经济区域的卫生环境整治力度,引导摊户和商家采取“摊前自律、门前自管”原则,自觉做好夜间保洁工作,确保夜间消费环境整洁有序。

“政府各个部门做好各类保障措施,我们商家更要文明、规范经营,自觉清理摊前卫生,做好餐饮油烟管理,共同维护夜市环境的干净整洁,为顾客提供更好的消费体验。”在离石区七里滩小吃一条街经营特色小吃的摊主王强说。

让城市的夜晚“亮起来”,烟火气“燃”起来,群众生活“乐起来”。“目前,我们已在市区规范设置便民经营点21个,其中七里滩便民经营点和上水村便民经营点‘夜间集市’模式逐步成熟。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强规划引导,优化夜经济布局,让城市夜经济持续升温,为群众幸福不断加码。”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队副队长师学刚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