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乡村旅游风生水起。在乡村振兴、乡村文化发展中,独领风骚。但火爆的背后,发展同质化问题倾向也十分严重。不少农村,一说到要搞乡村旅游,就是打造一两条古街,大多是明清式的。在这些古街上,兜售一些农副产品,当然,也有卖雪糕、冰淇淋和咖啡的。理论上讲,这没有什么毛病。但,搞得太多了,就一点也没有特色,更不要说独特的品质。
这样搞乡村游的弊端很多,带来的后果也很严重。一是把乡村旅游简单化。没有把心思用在广泛调研,精准定位上,而是,简单地照搬,简单地复制,简单地经营,匆匆忙忙地就上马了。我们知道,任何不切实际的决策和行为,都是要付出巨大代价的。尺有所长,寸有所短。每个乡、每个村的情况不同、特色不同。乡村旅游,决不是建上一两条仿古街,就能吸引来游客,那也未免把旅游消费心理,看得太简单了。二是把乡村旅游粗鄙化。不少农村,在打造一两条古街时,既不研判,又不请相关古建专家设计、规划,完全就是想当然去搞。结果是粗制滥造,不伦不类,张冠李戴,笑话百出,还会让消费者有被欺骗的感觉。三是大大影响了乡村旅游的生命力。没有特色的东西,就一定没有生命力。这样的所谓“明清一条街”,很多游客只去一次,然后,就再也不光顾了,而且,还会在存量旅游资源中,散布说:没意思,都大同小异。四是降低了乡村旅游在农民群众心目中的期望值,损坏了农村两委班子,在农民群众中的威信。试想,那些花巨资修建的古街,还未红红火火搞起来,就偃旗息鼓,人去店空,早早做“古”,这样,如何向农民群众交这本账。
乡村旅游还是要走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路子。要依托自身的自然资源、区位优势、文化特色,着眼独特,做足品质。力争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形成唯一的乡村旅游目的地和打卡地。而不是,急功近利,简单地搞一两条古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