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政教专刊

对高血压的认知很重要

□ 王彦

高血压,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正日益成为影响公众健康的重要问题。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高血压的发病年龄有逐渐年轻化的趋势,因此,我们对高血压的认知和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对高血压定义如下: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3次非同一天内诊室血压值(医生在医院诊室通过专业方法测量的数值)均高于正常,即收缩压(高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低压)≥90mmHg。它常常没有明显的症状,因此被称为“无声的杀手”。然而,长期高血压可对心、脑、肾等重要脏器造成严重损害,增加冠心病、脑卒中、肾功能衰竭等疾病的发病风险。

如果你的血压范围在正常高值范围内,建议可以通过健康的生活习惯进行控制,防止向高血压发展,但是如果你的高血压范围已经处于1级状态了,建议去医院咨询医生是否服药。

那么,高血压是如何引起的呢?

高血压的发病原因比较复杂,包括遗传因素,环境,生活方式及年龄增长等多方面。其中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在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

容易引起高血压的不健康生活方式有哪些,又该如何预防呢?

引起高血压的不健康生活方式包括:酗酒、 抽烟、 高盐、肥胖、精神压力大、缺乏运动、熬夜、辛辣油腻、遗传。

对于高血压的预防和管理,我们应当从多方面入手:

高血压的一级预防措施就是采用健康的生活方式,简单概括就是: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

首先,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基础,饮食方面,应减少钠盐的摄入,每人每天不超过6克,比如,烹饪时可用定量盐勺衡量;减少酱油、豆瓣酱、榨菜、火腿、罐头、方便面等加工食品;少吃鸡精、味精等含钠的调味料等。

此外,合理膳食要牢记:一、二、三、四、五,红、黄、绿、白、黑。

一、每日一袋牛奶,可补充易吸收钙,富含优质蛋白,轻度降低胆固醇;

二、每日二百五十克左右碳水化合物,相当于主食5两,可因人而异,少至3两,多至1斤;

三、每日三份高蛋白食品,每份相当于:1两瘦肉、2两豆腐、1个鸡蛋、半两黄豆、2两鱼虾或2两鸡鸭;

四、饮食方法四句话,有粗有细,不甜不咸,三四五顿,七八成饱;

五、每日五百克蔬菜或水果,400g蔬菜和100g水果,补充维生素、可溶性纤维素和微量元素。

红:红葡萄酒50—100ml/日;

黄:黄色蔬菜,胡萝卜、红薯、南瓜、嫩玉米、西红柿等;

绿:绿茶,其中含茶多酚最多,有较强的抗氧自由基作用,抗动脉硬化作用和防癌作用;

白:白燕麦粉或燕麦片,每日50克,能降胆固醇39mg%、降甘油三酯76mg%,并可提供可溶性纤维素。

黑:黑木耳,黑木耳有显著的抗凝作用,每日10—15克即有明显的抗血小板、抗凝和降胆固醇作用,相当于小剂量阿司匹林。

其次,运动要坚持三个原则:有恒、有序、有度。

掌握“三、五、七”的运动强度。三:每天步行约三公里,时间在30分钟以上,可选择快走、慢跑、骑车、游泳等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五:每周运动五次以上;七:运动以后心率加年龄约为170(中等运动量)。

再次,戒烟限酒,是预防心血管疾病最有效的措施,研究证明,吸一支烟后心率每分钟会增加5—20次/分,收缩压会增加10—25mmHg,并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最后,心理平衡,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长期精神紧张和焦虑,可有效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对于已确诊高血压的患者应积极遵循医生的治疗建议。治疗方法包括改善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并按时按量服用。同时,要定期调整治疗方案。

另外,高血压患者要加强自我管理,学会自己在家监测血压,那么如何自己测量血压?

自己测量血压,可选用电子血压计,测量比较方便,且不受时间、地点等限制,随时可以测量。测量前30分钟避免剧烈运动、吸烟、饮酒、喝咖啡或浓茶,患者需要休息至少5—10分钟,不要憋尿,放松心态,一般取坐位,选择右上肢,裸露上臂,测量时,保持安静状态,手臂应与心脏处于同一水平线上,将血压计袖带的下缘位于肘窝上方约2.5厘米处,袖带松紧适中,一般以伸进去一到两根手指头为准,测量三次,每次间隔一分钟,取三次的平均值作为测量血压的数值。为了保证精准测量血压值,应在同一时间段、同一状态、同一胳膊使用同一血压计规范测量血压。

高血压是一种可防、可控的,需要我们高度重视的疾病。通过普及健康知识,提高公众对高血压的认识,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加强高血压的规范治疗和管理,我们能够有效地预防和控制高血压,降低其对健康的危害,为人们的健康生活保驾护航。

(作者单位: 吕梁市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