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政教专刊

怎么“留得下”

——谈谈做好古旧村落保护与利用②

□ 冯海砚

做好古旧村落保护与利用关键是如何让古旧村落“留得下”。这里所说的“留得下”就是要在保护和利用中留住古旧村落的“形”和“神”。

近年来,旅游形式随着旅游消费群体的需求发生着变化,乡村游成为了受追捧的项目,特别是短途游中,乡村游最为火热。乡村游,大家看什么?主要是看和城市里不一样的建筑,看城市里没有的古旧院落和古旧庙宇,以及一些古旧的砖瓦结构。这就使得一些古旧村落在保护和利用中必须考虑一个问题就是如何留住这些消费者向往、追求的东西。

修旧如旧是古旧村落保护中的一个常见术语。意思是把旧的东西修理完了,还得像旧的东西。说白了就是旧的一些古建筑在修缮过程中要更有旧的模样,新修建的也得做出旧的样子。这样看来,古村落保护离不开修缮,既要保护古村落建筑本体、整体风貌和周边环境,又要传承蕴含其间的历史文化。所以,修旧如旧是保护修缮石墙、石屋遵循的最大原则。结合传统古村落的历史、风格、材质等,要编制保护修缮方案,动员群众共同参与,建立保护台账,对古风貌进行保护、修缮、提升和监管,保留住特色,让传统村落、传统建筑更彰显生机。

修旧如旧只是留住了古旧村落的“形”,“形”相对好去维护。在保护和利用中如何更好地留住古旧村落的“神”更为重要。这一点就不得不在技艺传承上下功夫。传统村落价值载体不仅包括物质遗存,也涵盖了传统习俗、地域文化等非物质遗存。石砌技艺、木匠工艺、工美艺术等不仅承载着古村落发展的历史信息,也是村民的情感归属。古旧村落保护和利用要“一把尺子”量到底,真正做到不破坏、不大改大建,守住冬暖夏凉的建筑特性,留住文化根脉,将一代代先辈造就的景观沿袭下去。

还居住在古旧村落的村民与村子最有感情,他们既是创造者,也应该是维护者和管理者、守护者。相关部门要用好各项政策,充分调动村民积极性,把古旧村落更多的“形”“神”保护起来,把真正的古旧村落“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