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刘少伟
仓廪实,天下安。
今年以来,石楼县人民检察院按照最高检《关于检察公益诉讼助力高标准农田建设专项工作的通知》要求,结合最高检“检护民生”专项行动安排部署,聚焦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和建后管护问题,充分发挥检察公益诉讼督促协同和法治保障作用,与相关行政部门同向发力,助力高标准农田建设形成协调有效、监管到位、保护有力的良好格局,不断夯实粮食安全根基,让粮食饭碗端得更稳、端得更牢。
强化党建引领 夯实战斗堡垒
2月29日,“益心为公”志愿者向石楼县人民检察院举报,灵泉镇东卫村高标准农田上建设了一座冰雪嘉年华滑雪场,经遥感卫星监测,案涉地2023年10月13日出现地貌性质明显变化,出现一处面积约4152平方米坑塘水面,被非法占用面积约6.228亩,滑雪场内违法取土后建有滑雪跑道、溜冰场、售票临时用房等设施,耕地资源被持续侵占。
接到举报后,该院积极行动,对全县各乡镇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展开摸底调研,对建后管护不到位、田间道路工程质量不高、“非农化”“非粮化”及破坏生态环境及资源保护等问题进行全面排查。
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专项公益诉讼办案中,坚持“党员当先锋,非党员齐上阵”团队精神,将党建融入检察工作中。以分管副检察长为主办检察官的公益诉讼办案组,第一时间认真研究高标准农田建设专项工作总体部署,收集高标准农田建设相关规范性文件并整理成册,通过深入学习高标准农田相关知识,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工作措施、工作步骤,切实推动党建工作和公益诉讼工作同频共振、同向发力。
“检察+行政”联动 精准对症施策
粮食生产根本在耕地。有地才有粮,有好耕地才能多打粮、打好粮。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举措。
因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管护工作专业性较强,涉及问题种类多,且建设区域比较分散,在办案过程中,石楼县人民检察院探索建立“检察+行政”机制,与农业水利部门定期召开联席会、推进会,对县域内所有高标准农田乡镇全覆盖实地勘查,通过查看现场、走访询问当地村民、调取农业农村局高标准农田分布图、设计图、验收情况等相关资料、无人机航拍、遥感卫星监测地貌变化等方式,核实案件事实,固定办案证据,梳理分析辖区高标准农田建设薄弱环节,共同研究制定合理有效整治措施。
经过拉网式全面排查,发现该县部分地区存在高标准农田灌溉设施检查井保护不力,部分阀门、龙头损坏,农田道路损坏等设施保护不力的情况。为了厘清行政机关职责,做到对症施策,该院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益心为公”志愿者和行政单位负责人参与案件公开听证,以多媒体形式进行了公开示证,并对各行政机关的管护职责进行了再明确。
经过公开听证,该院依法分别向相关行政机关公开宣告送达诉前检察建议书,督促依法履行耕地保护职责,修复受损的生态环境。
“检察建议书得到了各单位的积极反馈,均承诺将会压实责任,依法履职,积极落实整改措施,确保检察建议内容切实得到落实。”石楼县人民检察院政治部主任王彩霞介绍说。
建立长效机制 持续跟踪监督
责任明确后,落实是关键。在发出检察建议书后,石楼县人民检察院继续能动履职,加强与相关职能部门的联合协作,持续跟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整改进度,积极督促各单位限期整改到位,及时为行政机关提供必要的法律帮助,释法说理引导村民配合整改。
石楼县农业农村局联合灵泉镇、罗村镇乡人民政府组织人员多次到案涉地进行现场工作,全力推进问题整改。截至目前,冰雪嘉年华滑雪场内售票厅、滑雪道等临时建筑已经全部拆除,并按照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进行了土地平整,被侵占的高标准农田已恢复耕种条件;损坏的阀门、龙头、农田道路已全部得到整修,周边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治理,高标准农田得到有效保护。
为进一步凝聚合力,积极推进社会溯源治理,做好高标准农田保护的后半篇文章,该院出台《石楼县高标准建设农田划定基本农田实施办法》,推动相关部门启动1.5万余亩高标准农田转为基本农田的整理、识别、规划工作。同时,与石楼县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相关乡镇联合出台《石楼县关于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管护机制》,就线索移送、日常管护、联合检查、联席会议等形成了高标准农田保护的长效机制。
通过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专项检察监督工作,石楼县人民检察院及时排查发现问题,督促相关行政机关及时履职,将老百姓的问题化解在源头、消灭在萌芽,为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提供了强有力的检察保障,真正践行了检察机关的政治责任、法治担当和为民情怀,助力高标准农田建设实现“高标准”,让“粮田”真正变“良田”。
“我们将持续发挥公益诉讼检察的重要作用,突出公益诉讼检察监督的‘精准性’和‘规范性’,督促相关单位依法履职,提升监督效果,破解耕地‘非粮化’整改难的问题,持续做实人民群众可感受、能体验、得实惠的检察为民实事。”石楼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刘宁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