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政教专刊

理性看待“码”上出行

□ 崔舒茗

从2022年4月1日起,我市城区范围内所有城市公交线路的运营车辆(包含机场巴士)全民免费乘坐。乘客上车扫码即可乘车。这一惠民举措在提升市民幸福感、获得感的同时,也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私家车出行与汽车尾气排放,城市空气质量提升。

免费乘车深得人心,但是乘车“扫码”环节一段时间却不被大家理解。部分乘客认为既然公交已经免费,扫码显得多此一举。更多人则是抱有扫码环节十分麻烦的心理预设,不愿配合。乘车扫码不能顺利实施,往往导致公交上客速度减缓,运营效率低下,有时甚至成为引发司乘冲突的主要导火索,不仅破坏了公共秩序,也给行车安全带来极大的隐患。

其实,在公交免费的情况下,乘车扫码非但不是“多此一举”,而且十分必要。支付功能的取消反而使得乘车码的其他功能得到凸显。一方面,通过扫码能够准确记录每位乘客的上下车时间、地点,以便实时监控客流情况,优化线路安排,提高公交系统的整体运营效率。另一方面则是通过“扫码”落实实名乘车制度,对乘客信息进行必要的追踪管理,排查潜在风险隐患,更好地保障每位乘客的安全出行。此外,公交客运量是城市公共服务质量考核的重要指标,也是公交运营财政补贴的重要依据,需要通过“扫码”完成数据收集与统计。

要想有效推进“扫码”出行的顺利实施,关键还在于加深市民对于乘车扫码必要性的认知。公交公司及相关部门应当加大对扫码乘车作用和相关操作的普及宣传。乘客要主动遵守乘车规则,通过多种渠道熟悉扫码乘车步骤;在候车时提前打开二维码,提高出行效率。司机应改善服务态度,多一份耐心与宽容,尽力为乘客提供帮助。政府部门要加大监管力度,完善法律法规,规范市民公交出行行为。

城市公交是城市文明的流动窗口。通过多方努力,我市免费公交定然能够实现“码”上畅行,成为服务人民群众、展现良好市容市貌的一道亮丽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