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党委主体责任是前提,纪委监督责任是保证,两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落实监督责任是纪委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是推进党和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内在要求,是保证党委主体责任落到实处的客观需要。
一、明确监督定位与职责
一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方针政策。企业纪委应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通过组织专题学习、研讨交流、培训辅导等多种形式,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准确把握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部署和重点任务。在学习过程中,要重点理解党的创新理论对企业纪委工作的指导意义,明确纪委在企业中的监督定位,即作为党内监督的专责机关,承担着维护党纪党规、推进反腐败斗争、保障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职责。
二是细化监督职责。纪委应聚焦企业决策层和管理层,加强对企业领导班子和关键岗位人员的日常监督,确保其廉洁从业,依法依规行使权力。通过建立健全廉政档案、开展任前廉政谈话、实施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等措施,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网络。纪委应紧盯企业“三重一大”事项,即重大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使用,确保决策过程公开透明、科学民主,防止权力滥用和腐败行为的发生。通过参与决策过程、审查决策资料、开展专项检查等方式,强化对这些关键环节的监督力度。此外,纪委还应关注企业运营中的廉洁风险点,建立健全风险防控机制,加强对招标投标、物资采购、工程建设、财务管理等高风险领域的监督,确保企业各项经济活动合法合规。通过制定风险防控指南、开展风险排查、实施预警提醒等措施,提高企业自我净化和自我完善的能力。
二、建立健全监督体系
一、完善监督机制。企业纪委应首先明确监督工作的总体要求和具体目标,确保监督方向正确、重点突出。在此基础上,应建立健全日常监督、专项监督、巡察监督、派驻监督等多种监督方式相结合的监督体系,形成监督合力。日常监督应做到常态化、制度化,通过定期检查、随机抽查等方式,及时发现和纠正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专项监督则应针对特定领域、特定问题进行深入调查,确保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巡察监督则应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巡察,全面了解企业党风廉政建设情况,发现问题并督促整改;派驻监督则应加强对下属单位或部门的监督,确保党的方针政策在基层得到贯彻落实。同时,企业纪委还应做好监督机制的协调性和互补性,确保各种监督方式之间能够相互衔接、相互配合,形成有机整体。
二、优化监督流程。优化监督流程中,首先要明确监督的启动、实施、反馈、整改等各个环节的具体步骤和责任人,确保每个环节都有明确的操作指南和时限要求。通过细化流程,减少冗余环节,提高监督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采用信息化手段,如建立监督管理系统,对监督流程进行全程记录和跟踪,确保监督工作的公开、公正和公平。同时,便于对监督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为后续的监督和改进提供数据支持,在优化流程时,要做好部门间的沟通与协作机制建设,确保信息的畅通和资源的共享。
三、聚焦重点领域与关键环节
防范廉洁风险,是国有企业纪委及全体员工共同肩负的重要使命,是维护企业健康稳定发展的基石。要有效防范廉洁风险,需从多维度、多层次构建严密的防控体系。
一是紧盯“关键少数”。加强对企业领导班子和关键岗位人员的监督,特别是对企业“一把手”和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等重点部门和岗位的监督。要建立企业领导班子廉政档案,详细记录每位领导干部的廉洁从业情况,包括个人事项报告、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信访举报及处理情况等,确保对领导班子的监督全面、深入。同时,要加强对关键岗位人员的监督,特别是对那些涉及资金管理、物资采购、项目审批等高风险岗位的人员重点监督。采用定期轮岗、任职回避、权力分解等措施,减少权力寻租和腐败风险。
二是防范廉洁风险。防范廉洁风险是企业纪委在履行监督责任时不可忽视的重要任务。随着企业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业务领域的不断拓展,廉洁风险也日益凸显。纪委要切实履行监督责任,通过日常监督、专项检查、信访举报等多种方式,及时发现并纠正廉洁风险隐患。对发现的违纪违法行为,要依纪依法严肃查处,绝不姑息迁就。企业纪委需建立健全廉洁风险评估机制,定期对企业内部各项业务流程梳理和分析,识别出潜在的风险环节和薄弱环节,为后续的监督和管理提供依据。加强廉洁教育和培训,举办廉洁讲座、开展警示教育、组织廉洁文化宣传等活动,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自觉抵制各种腐败诱惑和不良风气。
四、结语
总之,增强纪委内部监督是反腐倡廉工作的重中之重,是确保纪委顺利开展政治活动的重要保障。因此,必须要加大对纪委内部监督的实施力度,提升党政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不断增强纪委工作的清晰度与透明度,更好地适应反腐倡廉建设的发展需求。
(作者单位:山西焦煤全方位大监督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