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千多年的龙山文化,闪耀着中华文明源头的神秘。星布全村的红色遗址,展现着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吕梁儿女的担当……
全市乡村旅游重点村建设工作开展以来,兴县高家村镇碧村抓住难得的发展机遇,学习践行“千万工程”经验,积极筹措资金,完善基础设施,修复历史遗址,夯实产业基础,探索“乡村旅游+红色文化+黄河文化”融合发展,形成“文化带动产业发展、发展带动人民致富”的双赢局面,全力将得天独厚的旅游文化资源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不竭动力。
碧村位于兴县西黄河东岸,距县城20公里,黄河一号旅游公路依村而过,与陕西省神木市隔河相望,是我省确定的沿黄旅游板块村。碧村历史文化悠久,出土的龙山文化遗址对重新确定人类文明史有着重要意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第六分院、晋西区党委、新民主主义实验学校、洪涛印刷厂都在碧村驻扎战斗过,留下了众多的红色文化遗址。近年来,为了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在村庄周边及黄河沿岸发展起500余亩红枣林带。各种文化和产业资源的不断聚集,不仅为其发展乡村旅游奠定了坚实基础,也赢得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2021年被定为美丽宜居示范村,2022年被定为全省100个乡村振兴示范村,2023年又被定为全市100个乡村旅游重点村。
成为全市乡村旅游重点村以来,碧村筹措5000余万元资金,启动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硬化、护坡挡墙、道路护栏及残垣断壁修复。推出庭院经济项目,由政府免费提供树种和专家技术指导,农户自行管护,发动农户用好小庭院,栽种葡萄、桃树等观赏与经济效益于一体的经济树种,共同打造生态宜居美丽家园。
今年,全市乡村旅游重点村建设被市委确定为重点抓好的20件大事要事后,碧村乡村旅游重点村建设迎来建设高潮,围绕创建集文化、旅游、休闲、度假、研学于一体的美丽乡村建设目标,全力推动红色遗址布展、民宿和基础设施提升改造: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亮丽的乡村颜值,在兴县臣功智慧能源有限公司的支持下,流转盘活一批闲置旧宅,实施就地改造,对涉及的3处11孔窑洞进行空间扩展,打造符合碧村特色的精品休闲民宿。同时,对石窟通往民宿、民宿通往六角亭、六角亭连接村内的三段道路进行特色石板铺设和文化墙修砌,上山道路外侧设置木桩护栏,便于沿线村民出行及旅游交通通行。
“目前,我们已发展庭院经济70余户,‘韶光山院’民宿改造、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第六分院的布展及各项基础设施正在全力推进,预计9月底完工。我们将联合文旅部门、考古研究所、民间组织、高校专家、第三方机构等,运用VR技术和声、电、光、雕塑等现代化展示手段,完善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第六分院旧址的内部陈设,继续深挖碧村源远流长的文化故事和精神内核,打造扎实的文化软实力,让碧村先有‘流量’、再变‘留量’,先成网红、再变‘长红’。”高家村镇党委书记乔恩务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