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政教专刊

贾家庄村里故事多

□ 樊启俭

汾阳市贾家庄村,像一颗镶嵌在吕梁山下的璀璨明珠,熠熠生辉;像一面迎风飘扬的鲜艳旗帜,充分显示出“共同富裕”的鲜明特征;该村是一个富有诗意的神奇地方,郭沫若曾即兴挥毫泼墨书写下“杏花村外贾家庄,红旗高举在汾阳”的诗句;该村拥有一大片充满激情和希望的热土地,多少年来,吸引络绎不绝数以万计的国际友人和观光旅游者前来。该村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生态农业旅游示范点、山西省文明和谐村等荣誉称号。

据相关史料记载,贾家庄村人文历史宏厚。明代,贾氏曾有族人入朝为官,辅佐朝政。清代,族人贾履奇头戴红缨帽,身穿黄马褂,进出汾阳县衙门时,连县太爷也对他毕恭毕敬,谦让三分。近代,族人贾鸿勋曾担任北京印钞厂高级工程师,亲自设计出两种样式的人民币,在全国发行。

新中国成立前,在汾阳县境内曾经流传有这样一首民谣:“贾家庄,真呕心,湿泽碱地沤麻坑。烂塌火炕破瓦房,辈辈过不上好时光。有女不嫁贾家庄,嫁到贾庄受恓惶。”这首民谣生动地再现了往昔贾家庄村人民的贫穷与困苦。

新中国成立后,贾家庄村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建立起汾阳县第一家农业生产合作社,致全力于治水改碱拔穷根,实现了农业机械化。在此期间演绎出许多感人故事,兹举一例:1954年春分时节,合作社耕地缺乏耕畜。社干部邢宝山、张玉瑞到汾阳县城二监订购镢头100把,第二天把镢头背回村里发给社员们,于是,掀起了100个劳力白天刨地、黑夜担粪送粪的热潮。就这样经过20天大干,硬是把1900多亩秋田刨过一遍、耕过二犁,实现按时下种,苗全苗壮。这就是贾家庄村有名的“一百把镢头闹革命”的由来。现在,村里根据这一史实,雕塑成“创业群雕”,成为教育下一代健康成长的鲜活教材。

几十年来贾家庄村人民先后在村党委书记邢利民、邢万里的领导下,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坚持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走共同富裕和和谐发展的道路不动摇,锐意改革,与时俱进,年年都有新举措,年年都有大发展。在此期间,为推进家乡的进步与发展,全村涌现出的优秀党员和模范村民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在这里,首先讲一讲群体致富的“领头雁”——邢利民的故事。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当家乡人民对党的农村现行政策一时认识不了,出现了想富不敢富、也不会富的问题。邢利民带头创办塑料厂,摆出样板。几年后,当家乡有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可大多数村民依然致富无门的时候,他响亮地提出“亏了我一个,富裕全村人”的口号,毅然把自己的企业转交集体经营,倾注全力,带领村民走上共同富裕之路。在巩固第一产业上,大搞模式栽培,采用科学种植,推广日光能温室蔬菜大棚。建立果园和养牛区、养猪场,促使农林牧业同步发展。在壮大第二产业上,发展村办企业20多个,成为集体经济坚强支柱。在开发第三产业上,建立起生态园、文化体育广场、村史展览馆、裕和花园酒店等,促使家乡成为人人都想来、来了不想走的乐地。与此同时,在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上,开展“树形象、举红旗、创大业”“和谐家庭竞赛”等项活动,创办《腾飞报》、电视台、新闻广播站,建立起文明路、新小学、幼儿园,村容村貌实现日新月异。

2016年,邢利民提出“旅游让生活更美好、让百姓更幸福”的口号,促使家乡形成集红色教育、文学创作、民俗休闲、工业创意、餐饮会务、拓展训练为一体的旅游综合体。

2017年初,邢利民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参加了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大会胜利结束后,他回到家乡向全体党员干部传达了全国两会精神,并提出今后促进家乡更大发展要以政治领先、酒业振兴、旅游升级、村庄改造、普惠民生为抓手。这一宏伟振兴战略也为新一届村党委、村委继续引深改革创新指明了方向。

邢利民高度重视关心下一代工作,他经常说:“要让红旗飘万代,重在关心教育下一代”,在他的亲自指导下,促使此项工作多次受到省地市级表彰。

接着讲一讲年轻有为党委书记邢万里的故事。

天刚蒙蒙亮,整个大地白雪覆盖。在贾家庄村腾飞路上,在众多清扫雪的干部村民中,有一个少年男孩拉着一辆装满白雪的小平车,一次又一次地往农田间倾倒。他热得满身流汗,只好脱去棉衣。小平车压在雪地上,发出了明快而又有节奏的声音,仿佛是一曲动听的交响乐。这个少年男孩正是邢万里。

1991年3月6日,贾家庄村南麦场失火,风助火威,火借风势,跳动着的火苗正向附近商品住宅楼蔓延。听到失火的消息,小万里扛起铁铲冲向麦场、冲进火堆,使尽浑身力气用铁铲拍打火焰。他的脸被灼烤得直发红,眼睛直流泪。这时,村里的男女老少闻讯赶来,担水铲土,很快扑灭了大火,那座漂亮的商品住宅楼丝毫没有受到损伤。大家看着衣服被烧破多处的小万里,齐夸他“像少年赖宁一样勇敢!”

一个星期六的下午,小万里带领同学们参加在邻村太平村举办的篮球比赛,获得“冠军”回到家乡,欣喜若狂的张志文飞起一脚,把一块小石子踢到路旁一家小卖部的门窗户上,只听“啪”的一声,玻璃被打碎了。张志文情知不妙,撒腿便跑,其他同学也跟着逃之夭夭。可小万里呢,他觉得这样一走了之是给少先队员队旗上抹黑,于是,他从口袋里掏出5元钱,包在纸包里,压在窗台上,并留一字条向这家主人讲明事由。

2017年,邢万里接任家乡党委书记后,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取得了骄人业绩。2023年,村集体经营性固定资产突破12.2亿元,人均纯收入达到3.2万元。

邢万里把关心下一代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2020年8月31日,他亲身参加村党委、村委召开的“为优秀学子颁发奖学金座谈会”。在会上,他向优秀学子们表示热烈祝贺,并指出,平时精耕细作,金秋才能五谷丰登。他期望优秀学子们一定要珍惜青春年华,积累才富,迎接更高挑战;要传承优良家风,讲好家乡故事,为党和祖国做出突出贡献。

邢万里正在以实际行动浓笔重彩地续写着自己的壮丽人生。

多年来,在邢利民、邢万里两位村党委书记的引领下,贾家庄村涌现出了众多优秀党员干部、模范村民和农民土秀才。每一位党员干部都是一面旗帜,每一名优秀人才都有一段佳话。例如有持之以恒赤诚奉献的老年妇女任春花,有身兼数职敢于担当的中年妇女宋改芬,有顾全大局能征善战的王宾,有盛世酒业的开创者王恒,有绿色使者吕全福,有构建和谐社区的组织者武建生,有多年从事妇女工作的贺宝英,有农业战线的行家祁贵生,有巾帼不让须眉的全能冠军徐改花,还有最美清洁工武二青。在关心下一代工作上,老党员武士雄利用每年清明节学校组织学生前往公坟祭奠先人的时机,向全体师生讲“村史”。老干部魏连成多次在文化体育广场“创业群雕”前向青少年们讲老一辈人的艰辛创业史。老村民温爱云曾参加汾阳市“祖国在我心中”演讲大赛,载誉而归。老党员任彦雄热心传授书画、文艺演唱等知识,深受青少年们欢迎。特别是村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张增亮讲上述“两史”,先从村里讲到市里,又从市里讲到省里,其效果显著,意义重大。2023年冬天,骨干“五老”侯玉娥、贺宝英、宋连成、任彦雄等走进学校,走上讲台,讲自身童年趣事和在推进家乡发展过程中所做出的贡献,以教育广大学生进一步增强热爱家乡的思想观念。全村每一名骨干“五老”,都有一段感人的“关爱”故事,都为推进乡村振兴争做奉献。

有一位《山西晚报》的女记者在采访贾家庄村后,深有感触地说:“这个新农村是一个长满故事的村庄!”

时任汾阳市委书记武跃飞曾在参加贾家庄村党委、村委召开的各业生产誓师大会上朗声讲道:“贾家庄村是一面旗帜,指引着汾阳农村的发展方向;是一张名片,代表和反映着汾阳的发展和辉煌;是一本厚厚的书,讲述着一个又一个动人的故事;是一首歌,深情地讴歌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伟大的时代和伟大的人民;是一个课堂,在教育人民、引导人民走上社会主义康庄大道。”

这是对贾家庄村的最高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