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要闻·广告

不断提升气象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能力

□ 山西省吕梁市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 卫徐刚

气象事业是党领导下的科技型、基础性、先导性社会公益事业,是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护佑人民安全福祉的重要保障。新中国人民气象事业于1945年从延安起步,气象事业始终根植于党和国家发展大局,与党和国家发展同心同向、同频共振,一代又一代气象工作者坚持服务国家、服务人民,为促进国家发展进步、保障改善民生、防灾减灾救灾等作出了突出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准确洞察和把握世界科技和经济发展趋势,创造性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重大论断。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新时代新征程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客观要求,是推动生产力迭代升级、实现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气象部门在世界未有之大变局的关键节点,在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潮流中,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进程中,要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牢记初心使命,把握新时代发展大局,在发展气象领域新质生产力和气象服务新质生产力上勇于探索,开拓创新,做出更大的气象贡献。

找准职能定位,充分认识气象科学与气象资源的重要性。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气象事业是科技型、基础性、先导性社会公益事业,科技型是第一属性。气象科学是科学技术的一种,气象科学的应用是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重要学科。因此,气象科学也是生产力的一种,而且是一种优质生产力,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有巨大潜力。应用好气象科学能够极大的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求。

气象资源可以分为直接气象资源、间接气象资源;比如光能、热量、水分、风能、大气成分等直接气象资源;气象数据、气象资料形成的气候数据等间接气象资源。今年以来,吕梁推动氢能产业示范先行,氢就是大气成分的一种,是直接的气象资源,由气象资源转换为能源,最终清洁氢能成为应对气候变化的宠儿;开展“气象+氢能”行动,强化氢能产业园区雷电灾害防御,氢能运输气象服务保障等,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保障。

进一步释放间接气象资源潜力,做好气象大数据应用。开展本地气象灾害风险普查成果应用。近年来,吕梁市气象局组织开展气象灾害风险普查、城市暴雨强度公式编制等,今年要进一步研究暴雨、大风、寒潮、雷电等气象灾害在吕梁的发生发展特点和产生机制,将研究成果充分应用到具体业务和服务中,提升对气象灾害及次生灾害的把握和防御,最大程度减轻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损失。同时进一步做好气象数据潜能挖掘,在气候好产品、天然氧吧、避暑旅游胜地、开发区气候可行性论证、海绵城市建设等方面主动行动,把吕梁特色特产以及好地方的气象数据资源优势发挥出来,为推进特色产业、乡村建设、新区建设等贡献气象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气象工作关乎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气象工作与人民生活生产的方方面面,各行各业息息相关。气象资源是优质的生产要素之一,应用好气象资源对各行各业的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对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强化科技引领,切实发挥气象科学作用,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

中国气象局提出,大力推进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开展前沿领域攻关,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一是要加强预报预警能力提升。持续优化观测站网布局,抓住国债项目实施机遇期,升级改造一批产能仪器设备,增设一批全自动化的气象观测站点,加快推进S波段雷达建设等,不断提高监测能力,为预报预警提供高质量的基础数据。优化预报预警智慧平台和产品,聚焦气候预测、中长期预报、短临预报预警、临灾预警等规律特点,结合吕梁地形特征,因地制宜应用好国省最新技术成果,不断优化预报预警产品,提升预报预警产品可用率。强化专业技术人才培养,通过引进人才和盘活人才的方式,不断提高预报员队伍能力。

二是要加强气象服务能力提升。预报预警+服务群众缺一不可,要把服务群众提升到更高的层次,就要强化科技引领,充分依靠移动、联通、电信通信服务优势,充分发掘微信、微博、抖音、快手等网络传播优势,充分调动基层气象信息员主动性积极性,在防灾减灾薄弱的农村领域做好预警信息最后一公里工作;充分利用专报、短信、公众预报、重点提醒等服务形式,唤醒各行业对天气过程以及灾害防御的警觉重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重要活动、重要会议、重要农时、重要天气过程前加强气象服务保障。

三是要加强人工影响天气的科学作业。人工影响天气是利用科学手段增加有效降水,是应用气象科学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满足人们需求的科学技术。要加强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站点的科学布局,抓住有利作业条件开展科学作业,针对吕梁森林草原防灭火的需求科学规划,努力将人工影响天气发展成为新质生产力。

突出科学赋能,深入挖掘气象资源潜力,服务保障全社会高质量发展。

中国气象局提出,大力推进社会服务现代化,围绕新质生产力发展,主动赋能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服务保障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一是要强化标准支撑,科学赋能行业发展。气象条件对农业、交通、旅游、生态等各方面有极大影响,针对各个行业特征,要组建灾害防御科研小组,开展行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研究、灾害临界阈值研究,制定气象灾害风险防御地方标准,在防风险、守底线,全面提升安全发展能力方面狠下功夫,科学赋能各行业高质量安全发展,突出气象资源作为优质生产要素的优势,为新质生产力提供气象保障。

二是要准确把握需求,实施“气象+”赋能。开展“气象+文旅”行动,在全市A级景区布设智能旅游气象观测站,为文旅产业提供高质量服务,助力城市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开展“气象+交通”保障服务,通过加大交通气象站密度,提升服务频次等方式方法,进一步减轻高影响天气对公路、铁路、机场等不利影响。深度融入人民生产生活各行各业,精准把握不同需求,实施“气象+”赋能行动,为美丽幸福吕梁建设贡献气象力量。

精准定位,科技引领,科学赋能,在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进程中,在生产力优化升级,产业规划布局的伟大变革中,充分利用气象科学的力量,挖掘气象资源的潜力,发挥科技型事业的优势,推进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和社会服务现代化,成为新质生产力,围绕新质生产力,不断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高效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美丽幸福吕梁,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气象力量,谱写气象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