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子恺在一篇文章里写道:“日历撕过了立秋那一页,但是太阳的炎威并没有减弱,大地的节侯是交于秋了。”这种变化是悄悄的,不可阻挡的。
秋天, 原来已经到了,我已然沉浸在秋阳、秋云、秋风、秋雨、秋夜的场景里十多天了,而这个场景里的我已是三十已过二了。三十以后的时间嗖嗖的,我只能在匆忙中慢慢找到自己。现在的我和二十八九岁的我相比,外表和精力上没有什么变化,但思维和认知上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以前,我喜欢春天,喜欢春天的冰雪融化,喜欢春天的鸟语花香,喜欢春天里越冬后的那束温暖的阳光。同时我也期盼春天,一年之计在于春,万物萌发,春暖花开,似乎一切都可以重新开始。现在,我似乎更期待秋天了,期待秋云卷走炎热留下的那份温热;期待秋雨过后迎来的那份凉爽;期待秋叶渐渐变色绘制的那幅斑斓画卷,期待秋天里慢慢成熟的自己。
一场秋雨一场寒,北方的秋正值雨季,秋意也正是从一场场阵雨中慢慢潜入的。北方的秋天,蝉鸣蛙声显然静了许多,而河道里的水是更猛烈更浑浊了,滔滔不绝的黄泥水奔向黄河,正如李白吟唱:“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过去三十年的时光一去不复返,三十以后的岁月又匆匆流逝。
秋是大自然变化的符号,它井然有序地遵循着大宇宙之规律。时间是人类的符号,不管是日月轮转,还是斗转星移,越过寒冬是桃花灼灼的春景,熬过炎夏是层林尽染的秋色佳境,时间帮助人类记录着年岁,我又怎能逃脱这个符号呢?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我没有讨厌春天,也没有偏爱秋天,而是秋天的氛围和当下的心境更加融洽。秋天的温度在黄昏与夜晚间,更容易让我进入一种安静的状态,独自思考。三十以后的人生应该是什么样的?三十以后的世界应该是什么样?或许现在我对“明多之处暗亦多,欢浓之时愁亦重”更加深有同感了。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柳叶萌芽,河川流淌,春天的生机让我对未来充满希望,而秋天的成熟让我更加充实。每一次的思考都是在沉淀,让自己更扎实、更稳健。秋天就是晒过秋阳,赏尽秋景,吹过秋风,收获秋粮,越冬迎春,踏上更长远的人生路途。
秋天最美黄昏时,夕阳西下,日照橙云,我目不转睛,站了很久,徐徐秋风拂过衣衫,这一刻是安静的。云端有金边,诗意在心间,秋阳落幕,留下点点繁星在无垠的墨蓝之中闪烁着,而我盘坐阳台,独赏晴云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