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吕梁精神扎根于晋绥革命老区悠久的历史文化土壤,形成于烽火连天的革命战争年代,是吕梁人民克敌制胜、勇往直前的宝贵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革命战争年代,吕梁儿女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伟大的吕梁精神。我们要把这种精神用在当今时代,继续为老百姓过上幸福生活、为实现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而奋斗。”新时代弘扬吕梁精神,就要深刻领会其核心要义、丰富内涵以及重要价值,以伟大精神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一、吕梁精神是在伟大斗争中铸就的宝贵精神品质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伟大建党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鲜明的精神品格,蕴含着中国共产党团结统一、兴旺发达的政治基因,有着强烈的时代凝聚力和引领力。吕梁精神是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的实践中淬炼升华的,是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在吕梁山脉上的生动实践。
吕梁地处晋陕大峡谷,沟壑纵横、山峦起伏,严酷恶劣的自然条件锻造了吕梁党员干部不畏艰难、顽强不息的品格和意志,塑造了吕梁儿女勤劳淳朴、无私奉献的美德和情操。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吕梁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英勇顽强、浴血奋战,以舍身为国的勇气,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迈,筑起了保卫党中央的钢铁屏障,谱写了气壮山河的历史篇章,铸就了独特而宝贵的吕梁精神。革命战争时期,八路军创建了晋绥革命根据地,依靠吕梁山这一天然屏障,吕梁军民凭借百折不挠、共御外侮的信念与毅力,粉碎了日军渡河西犯的企图,保卫了陕甘宁边区,成为了保卫延安的坚固屏障和后勤保障基地。即便地瘠民贫、食不果腹,吕梁人民仍然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为至高原则,坚持顾全大局、无私奉献,为陕甘宁边区建设提供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新中国成立后,面对国家百废待兴的局面,吕梁革命老区人民继续发扬革命战争年代的精气神,投身火热的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后,吕梁老区人民不甘落后,率先搞起了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启了包产到人到户的实践。这种勇于进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创举,为解放山西农村思想,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发展农村经济,闯出了一条新路。这一时期,吕梁儿女赋予了吕梁精神新的时代内涵。在脱贫攻坚战中,吕梁人民没有向贫困妥协。作为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吕梁10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439个贫困村全部出列,5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充分彰显出吕梁儿女自力更生的精神品质和久久为功的坚定信念。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源泉、核心和要义。我们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形成的不同精神,在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不断繁衍和传承,本质都是伟大建党精神在不同时代的具体呈现和深度拓展。吕梁精神是传承、丰富和发展伟大建党精神的重要实践成果。新时代传承弘扬吕梁精神,必须建立在继承发扬伟大建党精神的基础之上,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始终保持昂扬奋进的精神状态,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二、吕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生动诠释
在抗战烽火硝烟中淬炼升华的吕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中反映了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具有丰富而深邃的精神内涵。其核心要义概括为“对党忠诚、无私奉献、敢于斗争”,彰显了吕梁人民在长期社会实践中形成的独特精神风貌,是吕梁人民革命和建设的制胜密钥。
对党忠诚是吕梁精神的政治品格。对党忠诚是共产党人代代相传的精神基因。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字典里,忠诚是内心的信仰、精神的高地、力量的源泉。回望来时路,用青春热血和宝贵生命捍卫共产主义信仰的贺昌,始终坚守党的秘密、一生赤胆为革命的张叔平,面对敌人威胁宁死不屈、英勇就义的刘胡兰……无数吕梁儿女在各种风浪考验和利益诱惑面前“风雨不动安如山”,将个人的生命和财产置之度外,用生命和鲜血诠释了对党的绝对忠诚。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吕梁儿女不畏牺牲、前仆后继,以血肉之躯抵挡侵略者,展现出誓死保家卫国的赤胆忠诚,激励着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牢记初心使命、传承光荣传统,赓续对党忠诚的基因血脉。
无私奉献是吕梁精神的鲜明特质。奉献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底色,是我们党强大的道德优势。在抗日战争的艰苦年代,吕梁人民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加入中国共产党,军民齐心协力、并肩奋战,用汗水和生命支持抗日根据地度过了艰难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晋绥边区承担了供给中央和西北财政、物资等支出的主要任务。吕梁人民勒紧裤腰带、节衣缩食,通过做军鞋、缝棉被、送军粮等方式支援前线,为保障前线的粮食和生活需求奠定重要基础。在此期间,吕梁地区先后抽调千余名党员干部分赴全国各新解放区开展工作。为了党和人民的解放事业,吕梁儿女始终用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精神,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出巨大贡献。
敢于斗争是吕梁精神的根本内核。斗争精神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宝贵理论品格,是中国共产党在困难和挑战面前表现出来的精神风貌。抗日战争时期,晋绥军民克服作战地域狭小和装备经费不足的困难,采取游击战的作战方式展开抗战斗争,牵制晋西南的日军,防止其渡过黄河、进犯西北。面对强敌的层层围堵,吕梁军民用钢铁般的意志和敢于牺牲的精神,在崇山峻岭、深山峡谷中开辟道路、突破重围。在物质条件及其匮乏的自然条件下,吕梁军民团结协作、自力更生,开荒种地、纺棉织布,解决了晋绥边区根据地吃穿问题。无论是浴血奋战的战争年代,还是改天换地的建设时期,或是攻坚克难的发展阶段,吕梁人民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在恶劣的自然条件和艰苦的革命斗争中敢于拼搏、勇往直前,展现出坚韧不拔、百折不挠、顽强斗争的英雄气概,谱写了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历史篇章。
三、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守正创新,大力弘扬吕梁精神
吕梁精神扎根于三晋大地厚重的历史文化,孕育生成于革命战争时期,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其精神内涵不断丰富,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吕梁人民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强大精神动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这为新时代弘扬吕梁精神提供了重要遵循。
砥砺忠诚品格,永葆政治本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持党的团结统一,要求全党必须做到对党忠诚。对党忠诚是共产党人必须具备的政治品格,是纯粹的、无条件的,不能打折扣、耍小聪明搞小动作。”吕梁精神充分反映了吕梁人民真心爱党、对党忠诚的精神风貌,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信仰坚定、忠诚于党、忠诚于民的政治品格。新时代弘扬吕梁精神,要坚定不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将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对党忠诚的行动自觉。要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积极投身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之中,书写出新时代的中国传奇。
弘扬奉献精神,强化宗旨意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共产党人讲奉献,就要有一颗为党为人民矢志奋斗的心。”吕梁精神充分反映了吕梁人民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优良品质,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勇于奉献、服务人民、报效国家的价值追求。新时代弘扬吕梁精神,要时刻牢记“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誓言,以“无我”的状态不断淬炼无私奉献的精神,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要自觉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和不懈的奋斗姿态,脚踏实地把每件平凡的事做好,书写建功新时代的奉献故事,凝聚起万众一心奋进新征程的强大力量。
发扬斗争精神,汲取奋进力量。习近平指出:“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实现伟大梦想就要顽强拼搏、不懈奋斗。”吕梁精神充分反映了吕梁人民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优秀传统,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不畏强敌、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革命风骨。新时代弘扬吕梁精神,要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斗争姿态,敢于同各种困难问题作斗争,团结带领人民群众积极应对改革发展中的一系列风险挑战,迎难而上、攻坚克难,在斗争中历练成长,为夺取伟大斗争新胜利贡献自己的力量。要把握斗争规律和特点,明确斗争原则和策略,掌握斗争方法和艺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在斗争中争取团结、在斗争中争取合作、在斗争中争取共赢。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蹄疾步稳、久久为功,积小胜为大胜、积跬步至千里,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山西实践。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继续传承弘扬吕梁精神,在吕梁山上书写新的吕梁英雄传,在全面深化改革道路上不断取得新突破,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描绘出新的壮丽画卷,续写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新篇章!
(作者系山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宣传部副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