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县域·中阳

接续奋斗启新程 乡村振兴谱华章

——中阳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纪实

养老中心一角

升辉扶贫车间

弓阳新村

阳坡塔社区

神圪垯村

□ 文/马林 图/张旭峰

跨村合作探索集体经济新路、老旧民房盘活变身美丽民宿、移风易俗为乡村振兴铸魂、引进人才奠定发展基石……

近年来,中阳县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目标,坚决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统筹推进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大振兴”,奋力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带领广大群众奔向更加富裕美好的生活。

乘势而上,接续奋斗。今年以来,中阳县委、县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对山西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深入学习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夯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基础。

聚焦成果巩固 构建精准帮扶工作体系

中阳县原属国定贫困县,2017年脱贫摘帽,现为山西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截至6月底,全县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达到12483.52元,同比增长11.89%。

政策衔接紧,脱贫基础才能更稳。打赢脱贫攻坚战后,中阳县全面落实“四个不摘”工作要求,落细落实各项惠民政策,层层传导压力、层层压实责任,构建起“县委统一领导、班子分工负责、专班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

防止返贫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首要任务。中阳县持续抓好动态监测帮扶工作,用好防返贫网格化管理机制,采取“网格化管理+常态化排查”模式,按照“一户一策”“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对存在返贫致贫风险的农户全覆盖监测,做到应纳尽纳,不漏一户、不落一人,确保帮扶到位、消除风险。截至目前,新识别监测对象68户182人,消除风险41户116人。

“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也同样不断档。中阳县落实好教育、医疗、住房、饮水等民生保障普惠性政策,严格执行排查“135”制度和解决问题“710”制度,全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四项指标”全部达标,农村集中供水率和自来水普及率分别达到98.53%和85.91%,扎实做好了巩固衔接农村饮水安全保障工作。

同时,易地搬迁安置后续扶持力度也在加大,产业就业、配套设施、就学就医、社区治理都在继续巩固提升。如今,搬迁群众日常吃、住、行、娱、购条件齐全,与城区居民享有同等的教育、医疗等保障,有劳动力的搬迁家庭实现1户1人以上就业,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清零,截至目前,全县脱贫劳动力9651人,实现务工就业8509人。

聚焦增收致富 加强特色产业持续提质

“真没想到,家门口就能找到合适的工作。”“一个月有1500元左右的收入,既能照顾家庭,还能赚钱贴补家用。”……为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中阳县深入开展招聘和政策宣传活动,对脱贫劳动力、监测户劳动力、易地搬迁群众提供“1131”就业服务,全力保障企业用工和促进返乡人员、因困难无法外出务工人员等群体实现充分就业。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目前,全县共设置光伏公益岗位9类1977个,安置脱贫劳动力1544人,岗位工资500-1800元;全县现有帮扶车间17个,共吸纳劳动力1000人,其中脱贫劳动力664人;发挥“吕梁山护工”带动作用,引导具备条件的劳动力走出去就业,脱贫劳动力省外务工814人;持续开展“雨露计划+”就业促进行动,对79名脱贫家庭高校应届毕业生,实施“一人一档、一人一策”精准帮扶;实施以工代赈项目1个,吸纳135名脱贫劳动力就业。

全力以赴,必有回响。加强政策扶持,继续落实《中阳县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奖补办法(2023—2025年)》,进一步推动“土特产”做成“大产业”;今年全县共栽植木耳5340万棒,落实补助资金3350万元;生猪出栏11.91万头,落实奖补资金952.82万元;发放“木耳贷”5600万元、投放小额信贷4571.52万元;出台《中阳县继续大力实施消费帮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实施方案》,通过“五进九销”方式,共销售农副产品6717万元,带动全县6143名脱贫人口,人均增收1214元。每一个产业背后,都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带领脱贫群众奔富的真实写照。

聚焦文旅康养 推动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

宁乡大地,风光旖旎;万千乡村,正在蝶变。

中阳县立足上顶山、军山等生态资源优势,挖掘开发红军东征、车鸣峪兵工洞等红色文化资源,在2023年创建基础上,深入开展“百企兴百村”行动,引入社会帮扶资金继续打造宁乡镇阳坡塔社区、下枣林乡神圪垯村、暖泉镇车鸣峪村和弓阳村4个乡村旅游重点村,阳坡村和闹泥村也于近期向市委申报列入吕梁市乡村旅游重点村。

今年以来,各村因地制宜,积极组织开展“乐爽在中阳”暑期乡村文化旅游月欢乐季活动,通过民间艺人表演、爱情主题汇编、自行车联谊赛、啤酒音乐节、户外徒步、篝火晚会等,发挥民宿作用,鼓励周边群众开发商品小吃街,吸引大量游客,促进增收,乡村旅游建设取得初步成效;大力发展养老事业,实施城乡养老公共服务“千万养怡”助老项目,按照“政府投一点、集体补一点、社会捐一点、个人出一点、子女交一点”思路,健全县乡村户四级养老服务体系,分类解决群众养老需求。目前,全县已设置日间照料中心、老年餐厅、幸福小园、好邻居助餐点等94个助老服务点,提供助餐、助洁等服务,日均服务近3000人次,打通了老年人幸福养老“最后一公里”。

聚焦文明乡风 提升乡村振兴精神风貌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不仅要抓好文化的繁荣和发展,更要提振群众的“精气神”。

中阳县以推动移风易俗为落脚点,始终坚持系统思维,繁荣农村文化,培育文明村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村民的精神风貌,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深入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

国庆期间,中阳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组织31对新人在中兴广场举办了一场盛大的集体婚礼,积极推进婚事新办;68个文明积分超市制定完善星级评定、积分奖惩制度,开展文明评选及积分兑换,27个村推行党员+村民积分制管理,1300余名党员群众参与到积分行动中;在农村推广运用“村级事务管理平台”,全县74个行政村已全部入驻,三星级以上村庄达44个,据统计,通过村民说事、“三务”公开、积分制、清单制等功能服务村民2.9万余人;同时,弓阳村、阳坡塔社区被命名为吕梁市移风易俗示范村(社区)。

“大家要把干湿分类垃圾桶用起来,主动做好自家的垃圾分类,同时做好门前‘三包’,自家的地盘自己打扫干净。”近日,暖泉镇弓阳村对全村农户进行全覆盖走访,驻村第一书记王宏在入户时,向村民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及“治垃圾”宣传,并把印有“治垃圾”知识的宣传布袋和纸巾发放到村民手中。中阳县持续加强宣传教育、普及健康知识、培养卫生习惯、增强生态环保意识、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坚持环境整治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和文明新风。

地还是那块地,如今不再贫瘠;人还是那些人,却有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新身份……在“变”与“不变”当中,中阳不断重构产业发展新格局,重塑美丽乡村新面貌,种下了农文旅融合、乡村振兴的新希望。

新时代新征程。下一步,中阳县将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踔厉奋发,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更实举措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上台阶、乡村全面振兴见实效,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中阳实践新篇章作出“三农”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