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山下,文峪河畔,东社村沐浴在晨光中,古木参天,青石铺路,一派宁静祥和。这里,不仅是清代、民国时期的商业重镇,更是红色遗迹遍布,历史与自然交织,婉若上天绘就的一幅动人的乡村画卷。
全市乡村旅游重点村建设推进以来,交城县西社镇东社村依托本土红色资源,投资百万元新建红军东征文化广场、陈列红色文化和非遗艺术品的村史馆、党性教育实训基地,积极打造全市著名的党建研学旅游目的地,用红色文化带火乡村文旅,把红色资源优势转化为助推乡村振兴的强大动能。
东社村地处吕梁山东麓,文峪河水库上游,村庄整体布局集中,林木资源丰富,人居环境优美,村风文明淳朴。由于位于中西河和西冶河的交汇处,水力资源十分丰富且具有落差,非常利于水磨房运行,奠定了东社古镇粮食市场和商业经济繁荣的基础,在清代、民国时期,曾经成为商业重镇。新中国成立初期,还一度成为乡镇、公社所在地。
吕梁山东麓、晋中盆地西缘的独特的地理位置,让东社村成为晋中平原进入交城山及吕梁山的重要入口,进可扼制平川,退能凭险据守,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抗日战争期间,由于特殊的区位和地势,东社村成为阻敌西犯的一道坚强屏障,是晋绥抗日根据地八分区活动的重要场所,也是通往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的咽喉要道,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留下了众多老一辈革命家活动的身影和星罗棋布的红色遗迹。近年来,该村深入挖掘其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将其打造成全市知名的党建研学旅游胜地,红色教育不仅为党员干部注入了精神力量,更为乡村振兴注入了不竭动力。
成为全市乡村旅游重点村以来,该村依托红色资源禀赋,从阵地提优、品质提升、特色提炼等方面,对现有红色资源进行全方位升级改造。投资100余万元新建红军东征文化广场及红色宣传版面、太阳能路灯、健身器材等配套设施。新建小型村史馆,编写村志,村史馆内陈列各式各样的红色革命展品及非遗——堆绫艺术品。高标准建成全县党员教育培训示范基地——东社村红军东征广场党性教育实训基地,以“重走红军东征路”为主题,依托东社村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村北部的登山步道交相呼应,紧扣“实训”二字,让广大党员干部在观摩中学习,在运动中体悟。目前,已累计接待各类党政机关、社会组织党性教育实训30余次,切实增强党性和责任感、使命感。
同时,坚持把红色资源优势转化为助推乡村振兴的强大动能,用“红色教育”带火红色文旅。对村口水塔及周边进行了环境整治与红色宣传,最大程度吸引游客,体现好客东社。充分利用村内的8处红色遗址、4处不动产文物,开发独特的“重走红军东征路”红色旅游路线,让广大游客体验“行走中的红色党课”。
“我们计划完善红军东征红色广场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烈士纪念碑和碑亭等项目的建设,打造独树一帜的红色教育基地。不断提升红色革命纪念馆与非遗文化园的展览水平,优化研学环境。积极修复历史街区,保护红色遗址,重塑红色古镇形象。此外,还将打造稻田观光体验园,努力将东社建成集红色旅游、休闲采摘、康养度假和乡村体验为一体的民俗旅游村,让东社成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留得住乡愁’的生态宜居、和谐富裕的美丽乡村。”东社村党支部书记张茂堂说。
东社村的乡村振兴之路,是一条将红色文化与旅游发展紧密结合的创新之路。在这里,每一块砖石都诉说着历史,每一条小路都通向未来。“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留得住乡愁”,东社村正以其独特的魅力,迎接着八方来客,共同书写乡村振兴的辉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