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政教专刊

临县“四个一”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落地落实

本报讯 (记者 张娟娟) 近年来,临县立足实际、守正创新,积极探索并大胆实践,全力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迈上新台阶,力促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提质增效,切实打通宣传、教育、关心、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真正做到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

精心布局文明实践的“先手棋”。先后召开10次县委常委会会议、15次联席会议,及时对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进行安排、听取汇报、解决难题。着力压实县乡村“三级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结合实际建立完善“1+23+N”组织架构(县实践中心、23个镇实践所、504个村社区实践站,并努力向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公园广场、城乡校园延伸拓展若干文明实践点)、“1+30+〈8+N〉”志愿服务网络(县志愿服务总队、30支志愿服务大队、8+N支骨干志愿服务队和乡村志愿服务队),实名注册志愿者达7.1万名,组建1200余支城乡志愿服务队,不断完善“中心吹哨、部门动员、各方参与”的工作机制,形成县、乡(镇)、村(社区)三级贯通,中心、所、站积极联动的工作格局。

倾力打造理论宣讲的“大舞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对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百年党史等为核心内容,组建以县、乡镇、村(社区)三级书记为主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头雁宣讲团”,常态化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农户庭院、项目一线开展调研式宣讲,宣传宣讲党的科学理论,示范带动全县开展理论宣讲志愿服务5300余场次。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志愿服务队负责人带动党校教师、单位业务骨干等,通过理论宣讲面对面、拉家常谈心、互动式问答等形式,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惠农政策、“四史”等转化为群众听得懂、愿意听的“大白话”,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精心编织志愿服务的“爱心网”。组织动员志愿者围绕全县的发展布局和奋斗目标,动员志愿者在巩固衔接、环境保护、文明城市创建等方面积极投身志愿服务,为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主题教育中,将“我为群众办实事”作为志愿服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组织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红马甲在行动”“青年林”等志愿服务活动300余场(次),切实将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为民办实事”的实际成效。

着力拧紧督促考核的“螺丝扣”。结合全年活动安排,临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及各实践所、实践站提早谋划,制定月度活动计划,并通过“临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微信公众号在每月月初集中公布,方便群众提前了解并参与。所有文明实践活动在“临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微信小程序发布,参与活动的志愿者均可获得志愿积分。志愿积分可通过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在每月第一个周二举行的志愿积分集中兑换文明集市兑换品类多样的礼品。通过文明集市引导,日常督促和年度考核等多重机制,进一步提升群众参与文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推动全县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广泛、深入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