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吕梁精神的基本内涵
吕梁精神扎根于晋绥大地悠久的历史文化土壤,形成于烽火连天的革命战争年代,是吕梁人民克敌制胜,勇往直前的宝贵精神财富。其中蕴含的对党忠诚、无私奉献、敢于斗争的高尚品德,是一种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彰显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英勇抗争的光辉形象。
1、对党忠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党忠诚,是共产党人首要的政治品质。我们党一路走来,经历了无数艰险和磨难,但任何困难都没有压垮我们,任何敌人都没能打倒我们,靠的就是千千万万党员的忠诚。”革命战争年代,吕梁人民始终坚持对党忠诚的坚定信念,坚守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理想,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英勇奋斗,展现出不怕牺牲、血战到底、誓死保卫党中央的革命英雄气概;在物质极度匮乏的条件下展现出艰苦奋斗、战胜万难、确保前线物资供应的优秀品质,以及为了革命胜利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精神,都是吕梁儿女对党忠诚的具体体现。
一是革命理想高于天。在吕梁这片红色热土上,诞生了山西最早建立的区域性地方党组织、建立了山西第一支工农武装、建立了山西省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贺昌、张叔平等革命先驱,在家乡研究与传播马克思主义,积极发展党员,为吕梁党组织的创建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吕梁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义无反顾地投身于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事业,在血雨腥风、枪林弹雨的恶劣环境中展现出无畏强敌、坚韧不屈的英雄气概,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与坚定信念。
二是勇于担当,永葆本色。兴县开明士绅牛友兰面对日军的疯狂侵略发出了“现在处于国家存亡的紧要关头,每个有骨气的中华男儿都应该为国分忧、为抗日救亡出力”的呐喊,并慷慨解囊拿出全部家产支援八路军抗战。他的儿子牛荫冠毅然放弃清华大学的学业,接受中共中央北方局委派,回到家乡协助牺盟会开展统一战线工作。兴县开明士绅刘少白积极支持中国共产党开展对敌斗争,后来加入党组织成为一名意志坚定的共产党员,并接受党组织委派回到家乡为晋绥抗日根据地筹措军政费用,不仅拿出自己全部的积蓄,还动员全县100多户富户入股,筹资6万多元兴办兴县农民银行,为晋绥抗日根据地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三是不忘初心,坚守信仰。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全国抗战时期,晋绥抗日根据地肩负着保卫党中央、守护延安的神圣使命。吕梁军民以抗战大局为重,以血肉之躯构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成功挫败了日军西进侵犯陕北的阴谋,为党中央的安全筑起一道牢不可破的防线。解放战争时期,吕梁作为晋绥边区首府、陕甘宁晋绥联防军、中央西北局和中央后委机关的驻扎地,肩负着协助中央前委指挥全国解放战争的重任,扮演着“中央参谋部”和“后勤保障部”的双重角色,为人民解放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2、无私奉献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忠于党、忠于人民、无私奉献,是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党的事业,人民的事业,是靠千千万万党员的忠诚奉献而不断铸就的。”全国抗战时期,吕梁以其独特的战略地位,成为保卫延安、保卫党中央的坚固屏障,是延安与晋冀鲁豫、晋察冀等抗日根据地的交通枢纽。吕梁人民以高度的民族大义和革命热情,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参军参战,成为八路军抗击日寇的重要兵源,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对党忠诚、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
一是团结一心,支援前线。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八路军建立晋绥抗日根据地的过程中,吕梁就形成了参军参战热潮,一批批青年踊跃加入八路军走上战场。没有参军的青壮年也都加入地方武装与民兵组织,组织了青救会、妇救会、儿童团等,配合八路军作战,创造了主力军地方军民兵相结合、男女老少齐上阵的全民皆兵作战局面。
二是前赴后继,肩负使命。抗战时期,吕梁是延安与各个抗日根据地联络的交通要道。晋西北党委和晋绥军区以兴县为交汇点,开辟了北、中、南三条秘密交通线,吕梁成为抗战中的“钢铁走廊”,肩负起传达文件、护送干部转移等秘密使命。数以万计的八路军将士、民兵和人民群众前赴后继、共赴国难,为抗战胜利付出了鲜血和生命。
三是顾全大局,家国一体。解放战争时期,吕梁作为党中央实施战略转移的重要依托,是支撑西北战场、保卫党中央的后勤保障基地。吕梁人民集中一切人力、物力、财力支援西北解放战争。据不完全统计,晋绥边区1946年到1948年供给中央和西北财政计7.6亿元人民币,占边区财政总支出的73.65%,支援陕甘宁边区粮食近3亿公斤。还有许多优秀党员干部被派往全国各地,支援各解放区工作。
3、敢于斗争
全国抗战时期,吕梁军民以铮铮铁骨和不屈意志迎战凶悍强敌,以血肉之躯筑起捍卫陕甘宁边区、保卫党中央的铜墙铁壁,展现出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英雄气概。尽管武器简陋、土地贫瘠,但他们巧妙利用地形地貌,开展游击战争,以灵活多变的战术消灭敌人有生力量,书写了一部部感人至深、催人奋进的英雄史诗。
一是不怕牺牲,血战到底。巍巍吕梁山,挺起了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铸就了吕梁军民敢于斗争的英雄气概。在革命战争年代,吕梁涌现出贺昌、张叔平、刘胡兰等革命烈士,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献出了宝贵生命。贺昌为掩护红军主力而英勇牺牲,年仅29岁。张叔平被国民党反动派用七寸铁钉钉在城墙上,为革命事业流尽最后一滴血,牺牲时年仅31岁。文水县县长顾永田在组织群众伏击日军“扫荡”中壮烈牺牲,年仅25岁,被群众称赞为“万里挑一的好县长”。孝义县石像村是无人不抗日、户户皆抗属的“抗日模范村”,全村有108名村民参军参战。刘胡兰为了保守党的秘密惨遭敌人杀害,牺牲时年仅15岁,毛泽东为她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二是拱卫后方,建设屏障。吕梁军民在党的领导下,凭借坚强的意志、必胜的信念和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承担起保卫党中央、保卫延安、保卫陕甘宁边区以及支援西北战场的神圣使命。他们面对装备精良、穷凶极恶的敌人毫不退缩,以血肉之躯筑起捍卫党中央的钢铁长城,为抗战胜利和人民解放作出了重要贡献。
三是自力更生,众志成城。在艰苦卓绝的抗战年代,吕梁军民凭借其对党忠诚的政治本色、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和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克服重重困难开展大生产运动,进行生产急救,还通过“劳武结合”为前线提供支援,建立了坚不可摧的抗战大后方,彰显出迎难而上、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范。
二、吕梁精神的当代弘扬
吕梁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蕴含着跨越时代的恒久魅力与精神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时明确指出:“革命战争年代,吕梁儿女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伟大的吕梁精神。我们要把这种精神用在当今时代,继续为老百姓过上幸福生活、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1、坚定理想信念、传承红色基因
对党忠诚是共产党人必须具备的优秀品质,是中国共产党拥有强大战斗力的基础。吕梁长期开展“当代吕梁英雄”“感动吕梁人物”评选活动,面向社会各行各业甄选先进人物,其中有兢兢业业数十年不幸因公殉职的燕居谦、任瑞、高有凤、侯修良等,有为水土保持事业奋斗终生的大学教授王斌瑞,有舍己救人的英雄马牡丹和武小荣、武荣欢、武荣梅三姐妹,有舍家为民、公而忘私的基层干部郝玉珠等,都为群众树立了良好榜样。吕梁红色资源丰富,红色遗址星罗棋布。新时代弘扬吕梁精神,不仅是对历史的缅怀,更是对未来的期许。利用红色资源开展红色教育活动,将吕梁精神蕴含的崇高理想和奉献情怀内化于心,不仅能够激励干部群众顽强拼搏、不懈奋斗,而且能够增强文化自信,从而凝聚起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
2、坚定应对挑战的信心和决心
新时代弘扬吕梁精神,必须坚定应对挑战的信心和决心。吕梁曾是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全市13个县中有10个贫困县,面对艰巨的脱贫任务,吕梁人民大力弘扬吕梁精神,团结一心、攻坚克难,如期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吕梁是典型的欠发达地区,“三农”短板十分突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面临严峻挑战。面对困难和挑战,吕梁迎难而上,积极应对。吕梁市委、市政府全面推进“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建设,紧抓劳动力建档立卡、技能培训、持证就业“三个环节”,广泛开展订单式、菜单式培训和“初级-中级-高级”梯次技能培训,全面提升群众的就业创业能力。兴县县委县政府针对农业生产条件差、村集体经济薄弱的问题,创新农民合作方式,以村为单位成立由全体村民共同参与的经济发展合作社来承接政府投资项目,以公益性资金为杠杆,撬动农村各类要素全方位合作,充分发挥村民主体作用,不仅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益,也壮大了村集体经济,提升了乡村治理能力。
3、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首要任务。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吕梁市委、市政府把补齐生态短板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工作,带领全市人民在生态修复、精准治污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过去光秃秃的吕梁山变得郁郁葱葱。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是吕梁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吕梁作为典型的煤矿资源型地区,一煤独大的产业结构决定其经济发展“兴于煤、也困于煤”,面临着产业转型升级的严峻挑战。吕梁市锚定转型目标,积极推动人才强市战略,加强政府、企业与高校合作,加快煤焦化等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大力发展新材料、文化旅游、现代农业等新兴产业,努力打造一流的创新生态,着力构建良好的营商环境,促进转型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吕梁市位于黄河流域中游,面对脆弱的生态基础,在全面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中,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实行治山治水治气治城一体化推进,奏响了新时代的绿色发展进行曲,取得了山绿水清的显著效果。
4、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作风正,人民的心气顺,党和人民就能同甘共苦。”新时代弘扬吕梁精神,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将党的作风建设推向新的高度。吕梁市委加大党风党纪建设力度,坚持把人民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不断强化党的纪律,全市党员干部的服务意识与责任担当得到不断提升。全市各级认真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密结合工作职能,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制定民生实事清单,涵盖基础设施、养老服务、教育安全、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多个方面,切实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出成效,惠及群众,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
吕梁精神是推动吕梁攻坚克难、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精神支撑,也是引领我们开启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强大精神引擎。新时代弘扬吕梁精神,必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深入挖掘并利用红色资源,将其转化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共同书写新时代的辉煌篇章。
(作者单位:山西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