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大棚种植蔬菜,能给菜农带来较高的收益,成为菜农种菜的重要方式。然而,在平常的生产管理中,不少菜农仅凭自己的直觉或不成熟的经验,常做出一些错误的判断,采取一些不正确的措施,从而导致作物减产减收。下面就带大家看看大棚种菜常见的错误及预防措施:
误区一:温度高,蔬菜就长得快
蔬菜生长对温度是有上限要求的,一般为25℃-32℃。温度过高,植物呼吸作用增强,机体运行、生理活动发生紊乱,植株徒长,营养和生殖生长不平衡,产量反而会下降。
误区二:留苗越多,产量越高
不少菜农在留苗时总想多留几株,认为苗多能高产。其实,冬季因气温低、光照弱,植物的光合作用弱,碳水化合物合成少,只有合理稀植才能高产。
误区三:株蔓旺,蔬菜长势就好
多数菜农认为植株蔓藤长势旺,蔬菜长势就好,其实植株蔓叶旺、根必浅,营养生长过旺,势必影响生殖生长,产量反而降低。
误区四:施肥越多,长得越好
一些菜农认为,温室大棚投入成本大,平时生产管理时,就往菜地大量施肥,以求多产出。其实蔬菜正常生长所需的土壤全盐含量为0.2%-0.3%,当超过0.65%时,根系就会出现反渗透,从而导致植株枯死。特别是当温室大棚内温度高、湿度大时,有机肥分解快,不少大棚内的土壤有效磷含量比露地要高2-3倍,氮挥发量大,施肥过多,极易引起肥害。
误区五:勤打药,病害就少
在蔬菜生长中后期,由于温度高,虫害多,有些菜农每隔2-3天就打1次药,认为药打得勤,就可以防止病害蔓延。
误区六:无土栽培较常规栽培成本高
无土栽培虽增加了培养槽、供水管、富养基质、生态液、有机营养液等物资,增加了费用,但省去了翻耕土地等生产环节,并减少了农药、化肥等农资投入,与常规栽培相比,生产成本反而低。 据《山西农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