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要闻

细处“落笔”实处“发力” 绘就城市管理新篇章

——访市城市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赵林泉

□ 本报记者 阮兴时

城市基础设施一头连着民生,一头连着发展,城市基础设施的创新发展是城市建设进入新阶段的必然选择,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路径。城市基础设施创新发展也是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的内在要求。

“我们始终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城市建设于细处‘落笔’、在实处‘发力’,全面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规范化、智能化水平,绘就城市管理新篇章。”市城市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赵林泉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这样说道。

赵林泉认为,市委五届八次全会立足吕梁发展实际,提出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43项重点任务,谋划高瞻远瞩、视野宏阔、催人奋进,充分彰显了市委、市政府一心为民、久久为功的战略定力和历史担当。特别是对完善城市治理体制机制的决策部署,结合城市发展需求与实际,把脉问诊、开出良方,为城市管理事业的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明晰了路径。

赵林泉说,城市管理工作点多线长面广,事事关乎民生、件件涉及群众。近年来,市城市管理局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安排,着力在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和宜居环境打造上下功夫,中心城区路网不断织密、基础设施持续完善、人居环境稳步提升。柳林华光电厂-市区长输集中供热、呈祥路南延三期、北川河西崖底桥梁拓宽改造、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口袋”公园等一批重要民生项目全面投运……城市管理工作在厚植民生福祉的道路上走出了坚实足迹。

如何把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落实好,把改革任务完成好,展现更大担当、更大作为,关键在行动。赵林泉表示,市城市管理局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主动接受市人大、市政协及人民群众监督,认真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工作理念,凝聚力量、奋楫前行,以具体行动和过硬实绩推动全面深化改革任务在城市管理领域落地见效。一方面,在项目建设上精准发力。聚焦市政道路、园林绿化、供热供水等群众关心关注热点,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以看得见的变化为群众解难题、增福祉,用一项项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回应群众所需、所想、所盼。精准把握国家“两重”“两新”政策机遇,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和超长期国债,大力推动中心城区老旧供水、排水、供热等地下管网更新改造和城市管理领域设施设备现代化、智能化更新改造。另一方面,在精细化管理上精准施策。用好“针”本事、下足“绣花功”,重点整治群众反响较多的“城市病”。持续引深“四个年”活动(安全年、标准年、规范年、质效年),严格执行《吕梁市城市绿化条例》《吕梁市城市道路挖掘管理条例》《吕梁市停车条例》《吕梁市集中供热条例》等地方性法规,运用好《吕梁市城市精细化管理标准》《吕梁市市政园林建设标准》等标准指南,在细节上花心思、细微处下功夫、细小处做文章,全力打造干净整洁、安全舒适、文明和谐的城市宜居环境,以高水平精细化管理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