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特征。包容是为人处事中的智慧。包容不是懦弱,而是察人之难,补人之短,扬人之长,谅人之过。
中华民族的历史上留下了许多包容他人的故事,管鲍之交、负荆请罪、将相和、唐太宗与魏征……“管鲍之交”说的是管仲年轻的时候,常和鲍叔牙交往,鲍叔牙知道他贤明、有才干。管仲家贫,经常占鲍叔牙的便宜,但鲍叔牙始终很好地对待他,不因为这些事而有什么怨言。不久,鲍叔牙侍奉齐国公子小白,管仲侍奉公子纠。管仲曾带兵截击小白,射中小白的带钩。小白逃回齐国,后作了齐国国君,成为齐桓公。齐桓公让鲁国杀了公子纠,管仲被囚禁。于是鲍叔牙向齐桓公推荐管仲。齐桓公不计前嫌,听从鲍叔牙的建议,重用管仲参与治国理政,成就了齐桓公的王霸之业。
唐太宗李世民开创了“贞观之治”,奠定了大唐盛世。然而身为九五至尊,善于直言进谏的魏征根本不给这位皇帝面子,两人的交锋常常以唐太宗认错道歉为结局。在魏征死后,唐太宗悲痛万分,说出了那句千古名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平日里,我们不妨学会包容。古为今用,鉴往知来,让我们在为人处世中学会包容,提升自身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