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汾阳市,2024年的民生答卷温暖而厚重。养老、失业、工伤参保率达100%,门诊诊察费免收,家门口的老年食堂暖胃更暖心……这些实实在在的惠民举措,化作欢声笑语温暖了民心,也一点一滴刻进汾阳发展的印记里。
近年来,汾阳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作为重中之重,积极探索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新路径,为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
群众的需求从来都是实在的、具体的,而就业、教育、医疗等这些关乎每个人切身利益的领域在汾阳市均得到有力保障。通过“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培训2054人,新增技能人才3268人,从业人员持证率达36.16%,城镇新增就业6490人,为民众就业创业筑牢根基。职教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西门幼儿园主体封顶,新建3所四轨制幼儿园,招引教师125人,投入3400余万元用于教师增量绩效工资发放,5名教师荣获“晋绥儿女”表彰,教育资源不断优化。城乡一体化120快速急救平台年内正式运行,免收门诊诊察费及“一次挂号管三天”政策累计减免费用383万元,113项检验结果实现全省互认,医疗服务更加便民惠民。“两癌”筛查覆盖4000余人,国产二价HPV疫苗免费接种5518人,全力推进中央、省纪委监委确定的“15+15”群众身边具体实事,让民生实事真正惠及千家万户。
民生之事,于宏观处是国家战略布局下的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落到日常生活里则是老百姓的柴米油盐、社区学校的琅琅书声、家门口老年食堂的烟火气息……
在满足基本保障的基础上,汾阳市群众的社会保障向“优渥”升级。全域、全员、全险种参保扩面行动,养老、失业、工伤参保率达100%,医保参保率稳定在98%以上。低保、特困人员等群体救助标准逐步提高,每人每年分别提高500元、400元,残疾人补贴精准发放8998人850万元、困难群众救助金1.3万人7856万元。市托育中心建成启用,新增13家社区(村)老年食堂,200户分散供养特困老年人家庭完成适老化改造,托育补贴发放90.6万元,高龄津贴发放352万元,兜牢了民生底线。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提升民众生活质量、保障健康福祉的基础。汾阳市坚持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生态环境持续向好。今年前三季度,优良天数同比增长26天,空气质量退出全省后30位。通过开展夏季臭氧、柴油货车等专项整治,完成2.2万户散煤清零改造,规上工业能源消费量同比下降20%。汾阳市第二污水处理厂、肖家庄镇污水处理站投入运营,文峪河、安上河等河道治理工程顺利完工。对19个入河排污口实施“一口一策”监管,整改问题3个,文峪河断面、司马断面水质稳定在优良。危废规范化管理、地膜回收指导意见相继出台,黄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有序启动,64万余只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35公顷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完成,以“零容忍”态度依法查处环境违法行为69件、处罚517.96万元。
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是关键。汾阳市全力打造平安和谐之城,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深入开展,建筑施工、消防安全等12个领域专项整治同步推进,2872条安全隐患有效整改,全市未发生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消防设施增建补建251个,招录消防协管员73人,综合救援基地、智慧消防平台建设稳步启动,应急救援能力显著提升。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信访工作法治化进程回快,化解矛盾纠纷、问题隐患3029条,信访总量与人次双下降。统筹综治、民政、城管等部门13个具体事项,网格治理实现“多网合一、一网通用”。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民族资产解冻类案件,止付、冻结2.1亿元,刑事立案件数同比下降13.8%,民众生命财产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发展向前,民生向暖,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答卷仍在不断书写。站在新征程上,汾阳市市长贾永祥表示:“我们将紧紧围绕民生改革任务,聚焦群众关切,勇于攻坚克难,擦亮全面深化改革的民生底色,不断推动民生工作高质量发展,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