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政教专刊

发挥“五老”优势 凝聚振兴力量

——柳林县关工委在青阳村帮扶关爱小记

□ 本报记者 高茜

青阳村是柳林县有名的红色革命村,2002年撤并为自然村后,由于诸多原因,土地塌陷、交通受阻,整个村子渐现萧条。近年来,柳林县关工委提出“关工委成员办实事,五老带头做表率”的工作要求,在青阳村设立“帮扶关爱工作站”。由县关工委副主任车爱国任站长,与村里人共同规划设计。这几年间,积极争取各界协助,突出重点、抓住要领,在基础设施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效。

硬化了公路。2014年秋,大力挖掘人脉资源,千方百计排除困难,调动村民尤其是青年、“五老”的积极性,整修完善了一条一公里长的水泥硬化路,这条路作为青阳村地标及窗口,展示了革命老区的形象。建起了广场。原来的青阳村缺少起码的公共活动场地,在修建公路施工时,用回填沙土及矸石1万余立方米新建了“希望广场”,2023年又第二次完善和扩建,目前广场总面积达到1800余平方米,不仅面积大,还分别几次修建了配套,目前,该广场成为全镇最好的具有综合功能的场所。绿化了通道。在县林业局的支持下,对道路进行了系统绿化,栽植新疆杨500余株,丁香、木槿、爬墙草等灌木千余株。现在每到春夏,公路上树木成荫,鲜花开放,鸟雀成群,给人鸟语花香的诗意享受。亮化了公路。2015年夏,协调争取到县财政“一事一议”项目,安装太阳能路灯21盏。当年7月5日傍晚,青阳广场及公路上21盏太阳能路灯如期放亮,聚集在此等待竣工集会的全村村民欢呼雀跃。修建了中心。在原来村委简易办公室场地的基础上,先后建成了150平方米的文化活动中心兼党史村史陈列馆大厅,加上原有的村民活动场所一院6间以及80米长的道路挡墙,形成了独特、实用、大气的青阳村多功能活动中心,2019年国庆节前已投入使用。

创建了青少年传统文化体验基地。从2016年开始,动工维护修复,并搜集整理农耕什物及生活用具,筹建了“祥和居农耕文化陈列馆”。利用这一阵地,于2017年挂牌创建了“柳林县青少年传统文化体验基地”。截至2024年,已有本村及方邻村千余名青少年参观学习和研学体验。开辟了“青少年清远书屋”。2018年创建了“青少年清远书屋”,陆续吸引了本村及邻近的600余名青少年和“五老”阅览。筹办了少儿传统游艺园。开辟了象棋、订方、打瓦、踢毽、拔河、滚铁环等传统游艺项目,本村及周邻少年儿童1200多人次经常活动。设立了民间剪纸基地。利用新旧两院空间,在寒暑假、节假日展览少儿、“五老”剪纸作品。截至2024年,先后共展出展演12次,有1000余人参展、参观、体验、传习。举办了传统节会活动。多年来连续举办了年俗文化节、农民丰收节等活动。多年的帮扶关爱,使青阳村青少年受到良好教育,村民生活质量显著改善,社会风气逐渐向好,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回村安居兴业的人多了,盖新房子的多了,新媳妇多了,生活指数提高了,村风改变了,人气旺了,使青阳村给人“脱胎换骨”的感受。

青阳村及全县帮扶关爱助力乡村振兴工作任重道远,今后将在后冯家沟、曹家塔、县城宝宁社区等“五村一社区”开展帮扶关爱示范活动,力争为更多的青少年成长提供广阔平台,助力更多的乡村实现全面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