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县域·岚县

扎根岚县收获四季的成长

□ 陈姝

冬日的脚步悄然而至,不知不觉,扎根岚县这片土地,已过四季有余。在任职社科乡圪埚村党支部书记助理以来,我遇到了一群可爱的队友。我们曾一起走进“田间地头”,用脚步丈量乡村;我们曾一起倾听“家长里短”,用真心传递温暖;我们曾一起熬夜“收入测算”,用数据为村民“纾难解困”;我们也曾一起“吆喝叫卖”,将村内特产送至远方。

村里工作的初期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隔阂”。村民们虽然和蔼可亲,但我们之间的沟通壁垒总是让彼此感到有些距离。每次村民来办事,我总是急着去了解他们的需求,却总是卡在语言沟通上。第一次,村里的一位大娘来大厅办事。她年纪大了,讲话时有些急促,方言里的词语更是让我听得云里雾里。大娘见我愣住,便停下来用手在空中比划了几下,试图解释自己的意思。看着她略显尴尬的模样,我心里也有些慌了。直到同事赶来,才明白她是想找张A4纸写封证明信。那时我才明白,如果不能与他们顺畅交流,我就无法真正为他们服务。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开始慢慢适应了这里的生活,学着用心去倾听村民的话语,虽然有时候仍然听不懂,但我尽力去观察他们的表情和动作,尽量从他们的眼神和肢体语言中找到线索。他们也会尽力用普通话帮助我慢慢适应。这种“沟通”方式似乎让我们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亲近。

日子一天天过去,我和村民们之间的隔阂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的信任与理解。村里的大娘会在我路过她家时塞给我几块糖,热情地留我吃饭。大爷会在我帮他填完信息时夸一句“小姑娘说话真温柔”。在我一个人身处村委会时,也不再紧张焦虑。有时,村民们办理完手续后,也会站在周围跟我闲聊几句,大多是关心我在这里的吃住行。在这种交流中,我感到一种与村民们更加贴近的喜悦。这种从内心散发的温暖,远比任何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更加珍贵。最令我感动的是,有次在帮村民们讲解完申请交通补贴需要的手续,并帮他们复印完材料后,村民们一一向我道谢。那时,正是傍晚,窗外的夕阳洒在大地上。村民们站在门口,脸上洋溢着淳朴的笑容,一位大叔用并不标准的普通话说:“谢谢你啊姑娘。”听到这话,我的心中泛起了阵阵涟漪。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自己的工作意义,不再仅仅是为了完成任务,而是为了能够更好地服务这些朴实可爱的人们。当我真心去为他们提供帮助时,他们也会毫不吝啬地回馈我最真挚的感激与温暖。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要想真正的知群众苦、解群众难,不仅仅是一纸文件能办到的,我们必须不断向下扎根,这或许就是组织安排我们基层锻炼的意义所在;而人民群众发自内心的笑也将成为我们这两年最大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