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袤大地的褶皱里,有一处静谧的所在——严村,仿若世外桃源般,静静演绎着岁月的故事。它宛如一首凝练的田园诗,“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千年前诗人笔下的乡村景致,在离石严村这片土地上找到了鲜活的注脚,绵延着千年的农耕文明脉络,生生不息。
沿着蜿蜒的小路前行,严村的轮廓逐渐清晰。严村的过往,在历史的风尘中若隐若现。曾经,它以“崖村”之名起始,前崖、后崖、上崖、下崖,这些带着方位印记的旧称,是它最初的模样。时光回溯到公元307年,石勒与刘渊的风云际会,为这片土地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玉灵山的屯兵、年村的扎营,严村因其独特的山水环抱之势,被刘渊赋予了“严村”之名,从此开启了它的新篇章。站在这片土地上,我似乎能看到千年前的金戈铁马,营帐林立,而如今的宁静祥和更显岁月的沧海桑田,这一切让我对这片土地的历史底蕴肃然起敬。
走进严村,烈士楼宛如一位沉默的历史守护者,矗立在那里。我轻触一层红石过街洞墙壁,那粗糙的质感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烟火人间。踏上通往二层的台阶,砖石混构的窑洞与插廊在单檐硬山顶下,散发着古朴的气息,仿佛能看到曾经的人们在这里生活、劳作、议事的场景。庙院外的两通石碑,承载着厚重的记忆。我站在碑前,仔细端详着王老虎、张关贤、郭三大等英烈的名字,这些名字仿佛有了温度,让我感受到了先辈们的热血与豪情。1948年6月1日,这是石碑立起的日子,也是历史被铭记的时刻,如今它们作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不仅仅是砖石的堆砌,更是严村人精神的丰碑。在这片宁静的村庄里,这份英勇与奉献的精神显得格外震撼人心,也让我深深反思当下生活的来之不易,激励着我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勇往直前。
怀着敬畏之心迈向钟阳山,山间的空气愈发清新,仿佛带着古老的呢喃。钟阳山宛如一位遗世独立的隐者,散发着神秘而古老的气息。姑佛洞,这一神秘的洞窟,在乡俗的传承中有着诸多亲切的名字,姑姑洞、任神仙洞,每一个名字都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我对这片土地神秘过往的想象之门。寺庙坐北朝南,虽历经风雨侵蚀,仅存正殿和西角殿,但那清代遗构的每一寸砖石、每一道梁枋,都凝聚着先人的匠心与信仰。我踏入正殿,“西天古佛”的目光仿佛穿越时空,凝视着这片土地上的悲欢离合。西角殿的“西天如来”庄严肃穆,让我不禁心生虔诚。那通清光绪七年的《重修钟阳山碑记》石碑,在岁月的摩挲下字迹依然清晰可辨,我轻轻拂过碑上的文字,仿佛触摸到了往昔的温度,感受到这片土地上深厚的文化底蕴与虔诚的信仰传承,这一切都让我沉醉其中,不愿离去。
古村静静地绵延着,岁月悠悠,新韵如潺潺溪流般在其中流淌。当我怀揣着憧憬与期待,缓缓漫步于村内街巷中,刹那间,一股清新脱俗、沁人心脾的气息扑面而来。这气息仿若古村的灵魂在轻盈起舞,每一丝律动都弥漫着诗意的芬芳与美好的情愫,将我紧紧缠绕,使我不由自主地沉醉其间,深深陷入对这片古老土地的迷恋之中,难以自拔。
我的脚步停歇在了文创港,眼前的景象让我心生震撼。这是一处集LOFT民宿、观光餐厅、文创市集等多种元素于一体的综合性工业风文化空间。民宿前的交通广场宽敞平整,观景区休闲平台错落有致,旱景与水景别具特色,室外休闲区相伴。不远处建筑的一楼有餐厅包间与茶室,地下是消防与空气能设备间,默默发挥重要作用。顶楼局部三层有景观餐厅,餐台错落,可多人同时就餐。在此处,透过落地玻璃窗,可赏日出日落、青山绿野,每道风景都是珍贵馈赠。文创市集里,创意火花迸发,手工艺品韵味独特,民宿中温馨舒适,无动力乐园里充满孩子们的欢声笑语,游泳池的碧水清波则为这片土地增添了灵动与活力。
严村,这片充满故事的土地,在时代的浪潮中既坚守着传统的古韵,又孕育着新的生机与希望。它是乡村变迁的见证者,是红色精神的传承地,是古老文化的栖息地。每一寸土地、每一座建筑、每一段传说,都编织成一幅绚丽多彩的乡村画卷,吸引着我们去探寻、去守护、去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