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张文慧
“根据国务院关于特供酒清源打链要求,所有涉及酒体包装上面有‘特供’‘专供’‘内供’等字样的伪劣酒类是不合法的,是不允许生产和销售的。”在“特供酒”展示区,工作人员正在耐心细致地向过往群众讲解。这是12月24日“特供酒”清源打链专项行动山西分会场柳林县现场一幕。
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组织开展的“特供酒”清源打链专项行动全国统一销毁活动,主会场设在贵州省,山西省分会场设在我市柳林县。
本次活动采取主会场与分会场相结合的形式展开。吕梁分会场现场设置“特供酒”销毁区、“特供酒”展示区、专项行动成果展宣传区,以实物展示和宣传展板展示的形式,让群众辨别“特供”“专供”“内供”伪劣酒类商品,增强消费者对假冒伪劣产品的鉴别能力,引导消费者自觉抵制“特供酒”,震慑了犯罪分子,共同维护食品药品市场秩序。
近年来,市场上不时出现打着“特供”旗号的酒类产品,这类产品往往存在来源不明、质量无保障以及扰乱正常市场经营秩序,误导消费者、抬高售价,谋取不正当利益,严重损害党政机关和军队形象。党中央、国务院高度关注“特供酒”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和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对“特供酒”问题作出重要批示,提出明确要求。
今年3月底,市场监管总局部署开展了为期1年的“特供酒”清源打链专项行动。省市场监管局及时制定实施方案,成立“特供酒”清源打链专项行动工作专班,全面指导推进全省专项行动。截至12月中旬,我省“特供酒”清源打链在专项行动中共出动执法人员5.8万余人次,检查生产经营主体2.5万余家次,印发宣传图册、海报3万余份,发布消费提示1688余条,开展重点宣传活动130余次,线下查处涉嫌违法违规线索140余条,累计查获“特供酒”5000余瓶,包材525套(件),立案查处71起。在检查涉嫌违法线索和查处案件数量方面居全国前列。
吕梁作为世界十大烈酒产区之一,同时也是全国最大的清香型白酒生产基地。近年来,我市将白酒产业作为转型发展的支柱产业,以汾阳杏花村经济开发区为主体,支持引导白酒企业集聚发展,白酒产业呈现产量增加、价格上涨、税收激增的良好局面。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坚持治理整顿与振兴产业相结合、集中整治与长效机制建设相结合、企业自律与政府监督相结合的原则,不断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监管体系,进一步净化酒类市场秩序,全力促进酒类产业健康发展。始终以规范白酒市场为核心,把打击侵权假冒伪劣白酒工作摆在突出位置。今年3月以来,市市场监管局深入开展“特供酒”清源打链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制售“特供酒”违法违规行为,切实维护党政机关和军队形象,维护良好市场秩序和消费者合法权益。
全国“特供酒”清源打链专项行动销毁活动山西分会场选择在我市进行,有着特殊的象征意义,彰显了我市打击制售“特供酒”的立场与决心,同时也有力震慑了制售侵权假冒酒类产品的违法行为,切实维护了我市酒类市场诚信规范经营和消费者合法权益。
相信随着“特供酒”清源打链专项行动不断深入下去,“特供酒”必将成为过街老鼠无处遁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