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县域·柳林

稳增长 扩投资 促发展 惠民生

柳林聚焦“六位一体”推动社会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

柳林县委全景

夜幕下柳林县城一角

柳林县孟门镇南山寺

老人们吃着寓意生活甜蜜、幸福安康的蛋糕,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柳林县三交镇红枣种植园

柳林县留誉镇柳裕酿酒厂内工人正在作业

“万步有约”健走争先赛暨健身气功八段锦推广活动启动仪式现场

“推动高质量发展 建设美丽幸福吕梁”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县市区专场第九场——柳林县)会场

编者按:近日,在中共吕梁市委宣传部、吕梁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召开的“推动高质量发展 建设美丽幸福吕梁”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柳林县专场)上,柳林县有关负责人聚焦市委“六位一体”和“20件大事要事”,详细介绍了柳林县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和深化全方位转型方面所取得的成果。

“党的二十大以来,柳林县委、县政府牢记嘱托,坚定扛牢转型蹚新路的时代使命,聚焦市委‘六位一体’和‘20件大事要事’,全力稳增长、扩投资、促发展、惠民生,在爬坡过坎中奋力前行,在披荆斩棘中夺取成绩,美丽幸福柳林迈出坚实步伐。”发布会开场,柳林县委副书记、政府县长燕明星,就全县高质量发展的成果进行了介绍。

县域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

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连续四年保持在300亿元以上,全市排名第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量近三年连续保持在30亿元以上,保持在全省前列;城镇、农村居民两项收入保持较快增长态势,收入总量连续三年均位居全市前三。2024年,柳林入围“中国中部地区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市”榜单。

产业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

聚焦市委“985”重点产业链,加快延链补链强链,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四梁八柱”。打造了“5+5”特色农业。近年来,整合涉农资金8亿元,通过补贴补助+保险政策激励,打造了红枣、核桃等五个传统产业和朝天椒、木耳等五个新兴产业,这“5+5”特色农业保持了齐头并进的发展态势。另外,柳林碗团、红枣、白酒等一批特优产品享誉三晋大地。筑牢了煤炭“压舱石”。通过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建成智能化矿井9座,数量居全市第一,煤矿先进产能达到91%。同时,在全省率先推广中科院何满潮院士“无煤柱自成巷110工法”,目前累计推广矿井12座,实现资源开采重大变革,每年因此多回收煤炭250余万吨,新增加产值约20亿元。培育了一批新兴产业。非常规天然气年产量逐年增加,2024年达到2.4亿立方米,增幅超10%。同时,绿电发展势头强劲,“光伏+”项目规划装机容量达到4800兆瓦。特种纳米碳酸钙及复合钛白粉项目一期将于今年竣工投产。森泽集团与法国IB2公司铝土矿综合利用、汇丰集团与中关村双融研究院信息空间技术、留誉万吨酒厂等一批重大战略性转型项目相继签约落地。柳玄、景泰、鼎程华泰等一批大宗固废项目相继投产达效,带动全县年处理矸石200万吨以上,产值超过20亿元。

城乡面貌进一步提升

按照“大县城、小集镇、中心村”的发展思路,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柳林。城市更靓更精致了。通过实施东山新区建设、明清街片区、公路大厦片区等改造,极大改善了城区人居环境;加快推进城市更新行动,水电气暖讯等市政配套不断完善,近三年,柳林大医院、“一校两馆”、大剧院、北大街公园、上海实验初中、清河公园提质改造及城区7座过街天桥等重大市政和民生项目相继建成投用。2024年首次开通了柳林到太原、北京动车组列车,柳林跨入了“动车时代”。乡村更美更富足了。紧紧抓住市委打造“100个乡村旅游重点村”历史机遇,突出柳林地方特色,保留传统乡村风貌基础,发动民营企业和社会资本广泛参与,累计投入近10亿元,打造了一批乡村振兴示范村和旅游重点村。近三年来,累计投资5.5亿元实施农村饮水改造提升工程,全县常住人口100人以上自然村全部实现自来水入户,16万群众从中受益,告别了长年“吃旱井水”的历史。三交镇三交村、孟门镇后冯家沟村、薛村镇军渡村等沿黄村落逐渐“火”起来,成为网红“打卡地”,游客人数逐年攀升。

生态环境进一步提升

持续深化生态环境质量提升三年专项行动,一体推进治气、治水、治土、治废,柳林在全省18个生态功能县区排名位次逐年前移。天更蓝了。通过综合施策、靶向治理,各项空气质量指数指标逐年下降。山更绿了。通过石山造林、退耕还林、封山育林,累计造林15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28.6%。水更清了。通过对三川河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水陆域、丰枯期一体控污清淤,县内3个国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有力确保了“一泓清水入黄河”。土更净了。我们统筹采煤沉陷区治理和生态修复、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在全市率先启动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力争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柳林样板”。

营商环境进一步提升

深入开展营商环境创新提升专项行动,深化“一枚印章管审批”改革,推动更多事项一次办、高效办。县政务大厅搬迁投用,290项审批事项全程网办。“高效办成一件事”综合排名全市第二。累计“帮办代办”业务1.5万件,群众回访满意率达100%,荣获“全国企业营商环境最佳口碑县”称号。围绕着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近三年来依托“吕梁政企通”平台,累计为1.4万户企业和个人足额兑现奖补资金4000余万元。得益于柳林营商环境的大幅改善,带动了企业和项目的蓬勃发展。近三年来,全县累计签约项目40个,到位资金149亿元。此外,新增“四上”企业25户,其中规上企业12户。全县市场主体总量达到3万户以上,其中涉税主体占到50%以上,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源头活水”。

群众福祉进一步提升

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紧紧围绕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用心用情办好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民生实事。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近三年来,加强与山大附中、衡水中学、海亮教育集团等深度合作,让柳林学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教育资源,高考达线人数和985、211、双一流等重点院校达线人数逐年增加,2024年全县本科升学率近50%。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围绕打造省内示范、全市一流的区域性医疗高地,县人民医院与北京朗豪医疗集团、省专家学者协会、省人民医院等深度开展战略合作,引进医疗专家59人,骨科、呼吸科、泌尿科正在或已经成为全市乃至全省知名特色医疗科室。兜牢民生保障底线。历年的省、市民生实事如期完成;去年以来,示范性托育中心、护理型养老院、残疾人康复中心、殡仪馆等民生项目建成投用;各类救助供养水平连续保持全市最高。特别是近三年来,坚持“理旧账、清旧债、开新局”,拿出真金白银解决了十年多来遗留的近500户拆迁户安置问题以及陈年旧账,政府公信力显著提升。建设高水平“平安柳林”。持续开展“法治山西、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安全生产治本攻坚行动、信访问题源头治理等专项行动。信访的初访一次性化解率达到93.46%,社会治安形势明显好转。柳林社会大局和安全生产形势持续保持和谐稳定。

当前,全县上下感恩奋进、拼搏赶超,柳林大地处处涌动着干事创业的滚滚热潮,欢迎大家多到柳林走一走、看一看,了解柳林、推介柳林,一如既往关心支持柳林,为柳林当前和今后的发展注入宝贵的智慧和力量。

新华社记者问:“柳林作为能源强县,在当今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将如何乘势而上,打造高质量发展高地?”

柳林县委常委、政府常务副县长李利民说:“当前的柳林产业兴盛,经济总量常居于全市前列。未来的柳林,我们将坚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稳步实现‘争当全省高质量发展标杆,争创全国县域经济百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两争一先’奋斗目标。绘就发展蓝图。锚定‘山西省能源产业转型发展示范基地、吕梁市新兴产业集聚发展新高地、县域服务业提质升级新样板’三大定位,制定《柳林县现代产业发展规划》,坚持以新型工业化为主导,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着力点。夯实产业基础。坚持结构优化、转型发展,立足于传统优势能源产业,锚定铝及铝精深加工、钙基镓基新材料、固废综合利用、数字智能、低空经济、文旅康养等产业,在项目谋划上谋篇布局,在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上持续发力,持续推动我县各项产业转型升级。引进金融‘活水’。用足用好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机制,立足产业发展规划,筛选一批打基础、增后劲、利长远的好项目,积极引入民间资本,建立完善中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进一步降低中小微企业融资成本,以中小微企业蓬勃发展的星星之火引燃柳林高质量发展燎原之火。”

中国能源报记者问:“作为煤炭大县,下一步如何推动煤炭产业高质量发展?”

柳林县政府副县长张耀东说:“近年来,全县把推动煤矿智能化建设作为煤炭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累计建成智能化矿井9座、智能化采掘工作面54处,煤炭先进产能占比91%,实现了‘减人、增安、提效’的目的。全县认真贯彻中央、省市改革部署,结合柳林实际,把‘能源革命’作为工业强县的突破口,促进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坚决扛起能源保供重大政治责任,全力保障各煤矿企业稳产达产,加快推动郭家沟年产400万吨煤矿项目前期手续办理,大力推进煤矿下组煤延伸、增层配采等产能接续项目建设,进一步推广应用‘无煤柱自成巷110工法’等新技术,着眼长远提升能源安全保障水平。统筹抓好煤炭智能绿色开采和清洁低碳高效利用,加快煤矿智能化改造步伐,推动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数字技术与煤炭产业一体化发展,实现数智赋能。加快产业绿色低碳转型,稳步推进煤层气、光伏发电、微风发电、微水发电、生物质等新能源利用开发,大力发展新型储能,拉长‘铝土矿——氧化铝——电解铝——铝精深加工’产业链,打造铝基新材料产业基地。”

人民网记者问:“请问柳林县是如何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优化群众就医体验的?”

柳林县委常委、政府副县长曹俊芳说:“全县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积极响应国家卫生健康发展战略,以新医院搬迁为契机,全力打造县级好医院。为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全县主要通过以下三方面提升服务能力。一是合作帮扶提能力。柳林县人民医院与北京朗豪拓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达成多学科战略合作。通过北京三甲医院专家定期来县人民医院坐诊、教学查房、疑难病例研讨和手术指导等措施提升服务能力。与山西省专家学者协会合作,成立了‘省级医学专家柳林工作站’,签约了11位省级专家,县人民医院开展了‘周围神经嵌压松解术’‘体外反搏术’‘冠状动脉造影’等新技术。与省人民医院在影像科、骨科深度合作,打造全市‘旗杆工程’特色科室。二是学科建设提能力。县人民医院明确科室主任为学科带头人,合理规划学科建设、培育人才梯队、培养技术骨干,走出一条‘科有特色、人有专长’的发展之路,目前打造了泌尿外科、骨科、内镜中心等五个优势学科,已向市卫健委提交了‘市重点专科’申报书。三是人才引进提能力。全县一直致力于加强医疗卫生队伍建设,新招录硕士研究生学历医生3人、本科学历医生11人、大学生村医17人。通过桑梓联盟等方式累计为县医院引进各类专家110名。加大引进人才安居保障力度,持续兑现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住房补贴,为2024年度招引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分别提供100㎡住房一套,确保在柳工作期间安居乐业。”

新华网记者问:“请问,能详细介绍一下柳林在推动教育事业发展方面采取的重点举措吗?”

柳林县政府副县长武丽云说:“近年来,柳林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引进管理团队,强化队伍建设,教育质量稳步提升。2024年,全县高考总达线1742人,达线率49.97%,同比提高2.97个百分点。为了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重点抓好三个方面工作。一是抓基础设施。优化学校布局,改善办学条件,2024年,撤并整合小规模学校4所,改造农村学校21所、公办幼儿园9所,投资5.45亿元建成鑫飞初级中学,开工建设屈家沟小学、幼儿园。2025年,将持续推进农村学校操场及卫生间改造。二是抓教育教学。坚持合作办学,着力实现跨越式发展,近年来引进了海亮集团、上海方略致远、山大附中等省内外优质教育团队,通过托管、帮扶等模式,打造了海亮联盛中学、上海实验小学等一批龙头学校。三是抓队伍建设。积极推行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实现全县学校党组织全覆盖。成功举办校长‘治校方略大比拼’等活动,展示治校成果,分享办学经验,交流促进教育发展的新路径。同时针对优秀青年教师开展‘双培双强’行动,助力教师党员素质及业务水平双提升。”

新黄河记者问:“柳林县作为黄河中游重点县,近年来,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柳林县政府副县长李喜平说:“近年来,全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结合柳林区位特点和生态现状,强化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深入打好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攻坚战,努力打造全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一是精准施策推进入黄水质改善。对全县464个排污口统一标识,全面实现了精细化管理。狠抓项目建设。实施了县污水处理厂扩容提质工程,解决了城区未来十年的污水处理问题;建设了15.3公里三川河沿线农村污水收集管网,解决了李家湾——柳林镇沿线农村生活污水直排问题;新建、改扩建三川河、黄河沿岸农村污水处理站30个,九个建制镇污水收集处理实现了全覆盖,‘一泓清水入黄河’、小流域治理等项目的全面实施,确保三川河入黄河水质稳定达标。强化监督管理。全县32户重点企业全面实现污水达标排放,县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率达80%以上。二是真抓实干提升大气环境质量。紧紧围绕‘三降一提’目标,持续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实施全县域燃煤管控。近年来在集中供热上累计投资10多亿元,对城区及李家湾乡、薛村镇、穆村镇、307国道沿线村庄实现了集中供热全覆盖,清洁供暖面积达750万平方米。狠抓工业污染治理。对16户重点企业开展驻厂监管,金隅冀东水泥厂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福龙焦化厂依法关停并安全拆除。全面加强降尘整治。聚焦307国道沿线环境治理,城区主干街道及国省道全部实现机扫作业。2024年全县二级以上优良天数达到297天,同比增加9天,优良率达81.1%,大气环境质量持续稳定向好。三是先行先试开展固废综合利用。在煤基固废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利用方面引入市场机制,引进多家投资主体在固废综合利用方面,上马了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制定了‘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以庄上镇、贾家垣乡为试点,探索煤基固废用于采煤沉陷区治理及植被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荒沟生态回填和修复治理模式,努力为全省煤基固废用于回填塌陷地、荒沟等的政策制定、调查评估技术要求和环境保护技术规范探索出一条柳林路径和标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