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要闻·经济

“一块豆腐”带动古镇振兴

□ 本报记者 阮兴时

位于孝义市梧桐镇南部的南曹村,是一座拥有千年历史的古村落,并以其独特的豆腐制作工艺而闻名。

南曹村的豆腐柔嫩细腻、味香醇美,2010年被列入吕梁市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成为孝义美食的一张名片。村民们不仅保留着传统的手工技艺,还将其与现代生产技术相结合,推出108道豆腐宴,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

南曹村的豆腐,不仅是舌尖上的美味,更是文化传承的载体。近年来,南曹村党总支大力实施“非遗立足、文旅兴村”战略,以豆腐非遗技艺为核心,以文旅融合发展为抓手,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全面加快文旅产业转型升级,打造以研学、产业、美食为重点的新业态。

凝聚党建力量

“我们规划建设了30亩的‘豆腐园区’,让豆制品加工产业发展壮大。重点以九州香和河华一宝两大豆制品生产加工企业为龙头,吸引百余户豆制品加工企业入驻,带动周边豆制品小作坊从‘单打独斗’到‘握指成拳’,实现以强带弱、抱团发展。”南曹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长生介绍。

南曹村坚持党建引领,完善村党组织架构,设立豆腐产业发展党小组,专门负责豆腐非遗技艺的保护、传承。村党总支发挥组织协调作用,深入挖掘豆腐制作加工传统优势产业,借助“九州香”豆腐博览馆,打造集豆腐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培养、豆腐传统工艺加工制作体验、豆腐餐饮文化交流、豆腐精加工系列产品展销于一体的产业发展项目。截至目前,带动30余人返乡创业,50余名居民群众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吸引了豆腐餐饮厨师、营销人员、制作人员、相关从业人员100余人。构建以豆腐非遗技艺为核心的多元化村集体经济结构,豆腐系列产品加工区建设工程、园区文化旅游标准主干街道提升改造工程等设施建设已初见成效,豆腐文化产业园建设完工后可容纳百余户入驻,为本村及附近村民提供就业岗位100余个。

创新业态发展

将刚磨好的豆浆在锅里煮熟、煮沸,用“卤水”作为引子,按一定比例加入适当“卤水”,用铜瓢在锅里慢慢游动,待豆浆逐渐凝聚成絮状盛出,均匀地泼在事先准备好的正方形的、垫上纱布的豆腐箱里,并将多余的纱布轻轻盖在豆腐脑之上,再将盖板放好,用重物叠在豆腐箱上,最后,被榨干水分的豆腐连同粘着的纱布一层一层被取出,一块豆腐就这样新鲜出炉……近年来,南曹村大力推进豆腐非遗技艺进校园进机关,在“年度春节文化周”“科协科普活动”等重要节点举办非遗项目体验活动30余次,同时积极争取成为市委党校现场教学点,扩大研学范围。

南曹村还盘活村集体闲置资源,发展实体产业,去年夏天,举办了福黎古镇·南曹村第一届豆腐文化美食节,一排排整齐划一又各具特色的摊位、香味四溢的美食、精彩纷呈的表演、灯火璀璨的街道……让游客品尝舌尖美味,感受淳朴乡风,以食为媒,以节会友。构建了“爱在梧桐 食在南曹”夜市经济街——豆腐文化产业园“圆圈式”经济发展模式,辐射带动豆腐产业集成打造。

该村还建成豆腐文化产业园,规划了“豆腐产业现代+传统工艺游”版块、豆腐小吃美食街版块、九州香豆腐非遗文化园三个版块,打造“南曹豆腐”美食品牌,建成2家“孝义豆腐宴”美食名店,推出108道豆腐菜品,以及豆腐全席、华一宝豆腐宴等,并打造两条南曹美食街,以美食唤醒游客味蕾,展现南曹的独特记忆。

守好宣传阵地

走进豆腐文化陈列馆,人工讲解、展板陈述、展品陈列,科技感满满的智慧大屏上再现南曹豆腐的辉煌历史、制作场景。在这里,游客们可以了解品牌文化,还可以亲手体验豆腐制作,参观南曹豆腐现代化的生产线,了解到豆制品生产流程,深入了解孝义的美食文化和它独特的魅力。

为打造豆腐文旅IP,南曹村将非遗资源与现代生活相结合,唤醒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市场价值,别出心裁地创造出豆腐文化旅游产业园。加强豆制品的集中化生产经营,保障其食品安全,充分发挥产业集聚效应,推动豆制品产业做大做强。形成新型体验式的工业旅游景点,拓展区域旅游发展空间,构建旅游产业新体系和“工业+旅游”的全域旅游新格局,培育旅游市场新主体和豆食品消费新热点,让区内的工业资源火起来。

把文化做成菜,菜就有了文化。南曹村还将小小的黄豆打造成千变万化的豆腐宴,豆腐宴所有菜品都以豆腐为主要原材料,采取煎、炒、炸、炖、煮等烹饪方法,既有工艺较复杂的造型菜,又有色香味俱全的汤类菜;既把豆腐做出了花样,又不失传统味道,让食客品尝到了豆腐的美味,体会到了孝义豆腐的文化特色。

做活、做优、做大豆腐产业让村民们的日子越过越好。李长生高兴地说:“我们将继续开发豆腐传统工艺与非遗文化,在打造乡村旅游重点村上下功夫,让更多村民走上致富路,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发展活力,进一步夯实和美乡村建设产业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