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政教专刊

让从容择业成常态

□ 王雅妮

近段时间,多地明确优化应届毕业生认定标准,或是延长应届毕业生资格时限,或是不对高校毕业生是否有工作经历、社保缴纳记录进行限制。这些举措有助于为毕业生打造更宽松的就业环境,缓解就业压力,应该点赞。

应届毕业生,通常指在应该毕业的年份即将毕业或已经毕业的学生。根据相关政策,离校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可以将户口、档案等在学校保留两年或转入生源地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以应届毕业生身份参加用人单位考试、录用,落实工作单位后,参照应届毕业生办理相关手续。长期以来,在就业市场中,应届毕业生身份十分重要,能给毕业生带来较广的就业空间,特别是在考公、考编、校园招聘等就业渠道,一些岗位只面向应届毕业生,这也让很多毕业生,应届生身份有优势但也变成了限制。部分招聘中有“缴了社保就不算应届生”等不成文的规定,这使得一些毕业生选择通过不就业等办法,保住应届毕业生身份。如今,放宽应届生身份认定标准,不仅能给予毕业生更从容的择业期,让他们以更积极的态度充分就业,更灵活地规划自己的职业路径,从而找到更心仪的岗位,也能帮助用人单位破除限制,扩大人才选择面,更好实现人适其岗、人尽其才。

实际上,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更需要全社会共同发力。在优化应届毕业生认定标准的基础上,还需各方在就业指导、信息发布、招聘会组织等各环节持续为毕业生提供全面精准的服务。需多倾听大学毕业生等群体的呼声,直面他们的合理诉求,多一些设身处地的思考,着力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用心用情出实招、求实效,更好地助力他们实现就业、追逐梦想。而大学生要做的是不断提升自身能力,调整就业心态,做好职业规划等,为求职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