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聚焦两会

市政协委员分组分界别讨论政府工作报告

本报讯 (记者 张娟娟 王涛 刘少伟 罗丽 刘丽霞 李亚芝) 2月19日,出席市政协四届四次会议的政协委员分组分界别讨论政府工作报告。委员们一致认为,政府工作报告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山西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决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工作要求,充分彰显了我市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全方位转型的信心和决心。报告政治站位高、工作部署实、为民情怀浓,让大家看到了厚重提气的经济答卷、可感可及的民生账单、高质量发展的宏伟蓝图,是一个实事求是、开拓创新、催人奋进的好报告。

在各个讨论会场,委员们踊跃发言、各抒己见,气氛热烈。委员们围绕政府工作报告,从各行各业、各领域讲感受、提建议、谈发展。大家表示,将紧紧围绕工作报告确定的目标任务,结合实际、立足本职,发挥好参政议政和广泛联系群众的作用,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全方位转型履职尽责,围绕民生实事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充分反映群众呼声,多建睿智之言、多献务实之策,为加快建设美丽幸福吕梁贡献智慧和力量。

“政府工作报告总结2024年工作实事求是,安排2025年工作科学有序,是一个很好的报告。”第一组的张兵年委员建议,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大力弘扬革命老区精神,将红色基因植根于经济转型,尤其要在文旅产业发展方面植入红色基因和传统道教文化,使吕梁文旅产业恒久绵长。

就如何构建企业高质量发展中的信用体系建设,第二组的温国栋委员建议,要强化信用信息共享整合,构建市级一体化信用信息平台,实现“一站式”查询;完善信用评价与奖惩机制,制定统一、科学的信用评价标准,对不同行业主体分类评价;加强信用文化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信用宣传教育活动,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推动信用服务市场发展,培育和引进专业信用服务机构,鼓励其开展信用评级、信用管理咨询等业务。

第三组的闫虹委员对优化法治环境非常关注,她建议围绕优化营商环境,加强对企业的法律服务,推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企业提供更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环境,为企业的创新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韩笑丰委员参与第四组讨论时提出,应进一步加大“三农”工作力度,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在具体工作中,要着力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推动农业增效提质。同时,通过产业扶持和政策引导等措施,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让乡村振兴成果更多惠及广大农民群众。

“报告中提到要完善养老服务体系,蕴含着深厚的为民情怀。”张立强委员在参加第五组讨论时表示,目前,我市老年教育资源还不能充分满足老年人的学习需求。他建议,把老年教育纳入教育体系和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完善设施设备,提升服务供给水平,推进老年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

“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加快建设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推进健康吕梁建设的相关内容引起了第六组王莹委员的强烈共鸣。她表示,我们应紧紧抓住健康中国战略以及“三医联动”等发展机遇,着力提升医疗卫生事业的内涵式发展水平。同时,进一步强化村卫生室的建设,让这一直接服务基层群众的医疗服务场所,真正发挥出更多效用,为健康吕梁建设筑牢根基。

“吕梁农产品种类丰富、资源禀赋优势明显。”参加第七组讨论的王芳委员建议,加强特色农业产业品牌建设,通过政策引导和培训教育,提高农产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的品牌意识和管理水平;拓宽品牌宣传和推广渠道,利用新媒体、展销会等渠道,开展营销和品牌推广活动,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加强政府支持和引导,加大财政投入,出台优惠政策,建立激励机制,以品牌效应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

“加大我市老旧小区改造加装电梯的力度,完善政策支持体系,简化审批流程,开展‘一站式’审批,让群众‘少跑腿’。”来自第八组的孙君宇委员希望构建多方协商机制,成立“加梯工作小组”,针对费用分摊、补偿方案等制定个性化方案;加强宣传引导,制作通俗易懂的《加梯指南》,从操作层面为群众提供明确的改造路径;强化技术保障与长效管理,设立专项维修基金,探索“保险+服务”模式,降低运维风险,通过市场化路径加快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步伐。

参加第九组讨论的李保森委员认为,我市应加快推进公众场所AED设备配备和相关政策保障,让公众在遇到突发心搏骤停时,敢救、会救、能救。合理规范投放设备,确保AED“可用”;加大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细化保障措施,实现非专业人员实施紧急救助下的免责保护,使得AED“敢用”;将AED设备的使用纳入日常培训,让更多的人学会规范使用AED设备;充分利用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实现AED设备远程监控和位置信息实时共享,方便施救者在第一时间获取设备,及时发挥作用。

“供暖工作关系着千家万户,是重要的民生工作。报告中专门提到‘加快老旧供热、供水管网改造’,作为市供热集团西南公司的负责人,自觉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来自第十组的张威伟委员说:“今年我们将精研技术、优化服务,更精准化、科学化地实现调度任务,务必打通供热‘堵点’,从热源、热网、换热站、热用户等方面同时发力,全面提升供热质量和服务水平,让暖流在每一户居民家中平稳流淌。”

第十一组的陈振文委员就我市卫生健康事业面临资源整合不足、创新动能不足以及人才结构性短缺等问题,建议以教育为基,构建“学科—人才—行业”贯通培养体系;以科技为擎,打造区域医学创新高地;以人才为本,完善“引育留用”长效机制;以机制为纲,强化政策与资金保障。他希望通过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推进,在3—5年内实现学科突破、人才集聚和服务升级,推动我市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作为一名律师和法律工作者,我非常关注农险全覆盖政策的法治落实与保障。农险全覆盖不仅能有效降低农民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因素导致的经济损失,更是推动乡村法治化、规范化发展的重要举措。”第十二组的李卫红委员建议,在政策实施中,加强法律宣传和服务,让农民充分了解自身权益;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农险政策落地提供法治支撑;建立健全农险纠纷调解机制,确保农民在遇到问题时能及时获得法律援助,切实维护合法权益。他表示,将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积极参与农险全覆盖政策的法治保障工作,为我市高质量发展贡献法律人的智慧和力量。

参加第十三组讨论的周继珍委员表示,蔬菜生产投入成本高、受气候影响大,加之价格波动大,容易给菜农造成不可预见的损失,挫伤种植积极性。建议在现行补贴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农业补贴资金发放力度,完善农业保险政策,尽快将蔬菜纳入政策性农业保险范围,激发农民种菜积极性。

“政府工作报告说得好,吕梁发展,关键在人,根本靠干。当前,随着我国放开外国医疗准入,使得高端医疗人才容易外流,这对作为定位保基本的公立医院,冲击不小。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抓住机遇,甩开膀子加油干,大力引进人才,积极储备培养人才,全力应对人才匮乏、断档的问题,确保健康吕梁建设顺利推进。”张宏委员在第十四组参与讨论时说。

郑海江作为中阳县客乐购连锁超市董事长及吕梁市温州商会执行会长兼秘书长,一直高度关注民营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在第十五组讨论发言中他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将全面落实市委“民营经济16条举措”,这让他深感吕梁民营企业的春天已经到来。他建议我市可以打造八条免费服务举措,为吕梁商会核心成员、吕梁百强企业家及外来投资企业家开通大武机场贵宾通道、与市政府办事直通车,提供专属金融服务等,持续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助力我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加快建设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完善养老服务体系’,作为一名医护工作者,‘如何有效落实医养结合’也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第十六组的高永珍委员说,大部分老年人各个器官与机能逐渐衰退,面临亚健康状态,一旦遇上诱因,就可能诱发全身疾病,甚至危及生命,随时面临进院接受医治。为此,建议深入居民进行科普宣传与培训,逐步完善居家养老设备,实现“康养在机构、医养到医院、居家有延续”的医养结合“延续性闭环式”服务,促进医养深度结合。

苏文清委员在第十七组发言中表示,希望大力支持孝义胜溪湖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及三皇庙的创建,努力将其打造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她建议,应积极推进旅游与历史文化、城市提质、美丽乡村、产业转型的深度融合,通过整合资源、提升品质,打造孝义文旅产业的靓丽名片,为孝义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活力,推动孝义文化旅游产业迈向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