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4日,在巴拉圭共和国首都亚松森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九届会议上,中国政府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被成功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今年是申遗成功后的第一个春节。
“巳巳”如意迎佳节,“兴兴”向荣贺新春。2025年1月23日,兴县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在县文化活动中心举行。
锣鼓喧天耍社火,欢天喜地闹元宵。2月11日至12日,农历正月十四十五,以“金蛇狂舞扭秧歌 民俗表演闹元宵”秧歌、彩车汇演巡演活动在兴县旅游集散中心及街头火热上演。来自全县100多家机关单位、乡镇社区、企业团体等各领域的19支独具特色的巡演队身穿节日盛装、齐聚一堂,踏着喜庆的旋律尽情表演,向全县群众送上节日的问候,欢乐喜庆的社火活动让观众大饱眼福,体验了一把年味十足的民俗文化盛宴。
传统民俗 添彩欢乐元宵
蛇舞新春乐,欢歌闹元宵。2月11日上午十点,伴随着铿锵的秧歌进行曲,市政协副主席、县委书记乔云,县委副书记、县长梁文壮等在家四大班子领导,信步来到位于蔡家崖的兴县旅游集散中心,与广大群众共同观看元宵节文艺汇演。
“咚咚锵、咚咚锵……”在一阵铿锵的鼓点中,汇演拉开了序幕。活动现场锣鼓喧天,演职人员身着色彩艳丽、各具特色的传统秧歌服饰,迈着整齐的步伐,和着铿锵的锣鼓声,腾跳起伏,尽情地挥舞着手中的彩扇和彩绸,随着鼓点变换优美舞姿,扭出了对崭新一年的祈盼。肩挑花篮的大娘、花轿里娇羞的“新娘”、叼着烟袋锅的老太太、摆旱船的艄公、惟妙惟肖的小毛驴、可爱的孙悟空猪八戒等形象轮番登场,为群众带来一场视觉与听觉的双重享受。
市民张靖和家人,一大早就来到了此次汇演的主战场——位于蔡家崖乡的兴县旅游集散中心,在期待中迎来了热闹喜庆的秧歌队伍。“太热闹了!舞龙、舞狮、跑旱船、二鬼摔跤、花伞秧歌、新式舞蹈表演,今年的汇演真是热闹非凡、异彩纷呈,令人目不暇接。”张靖伸出大拇指高兴赞叹。
罗峪口、蔡家会、圪垯上位于黄河沿岸,有着悠久的元宵传统习俗,这里的人民更是能歌善舞,个个都是扭秧歌、闹社火的好把式,当天的汇演中,划旱船、舞龙、舞狮等压轴节目都来自这些乡镇,赢得了热烈的掌声。
在秧歌队伍中,一个六岁的小孩动作流畅、身手不凡,最为惹眼,稚嫩可爱的形象给大家带来了满满的喜庆和祝福,大家争先恐后拿出手机捕捉这精彩的瞬间。
事实上,比围观群众更早达到现场的是汇演队员们,寒冷的天气,难抵队员们表演的热情。李家湾村文艺爱好者李挨顺是这次表演的领队,他和队员们激情四射地手舞足蹈,为现场的群众带来了精彩的表演。“扭秧歌是春节的传统习俗,正月里来,我们克服天气寒冷等因素,坚持每天排练,为的就是元宵节上以熟练的技艺,特有的风格,饱满的热情,为大家献上一场绚丽多彩的新春文化盛宴,衷心祝大家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万事如意!”李挨顺说。
此次秧歌、彩车汇演还融合了现代文化元素,19辆气势恢宏、璀璨夺目的花车,让人耳目一新,成为此次汇演的独特风景,让全县群众在元宵活动现场体验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民俗文化盛宴,观众纷纷拿出手机记录这精彩瞬间。
“每一支巡演队伍的表演都非常出彩,在今天的活动中,传统与现代文化的碰撞让我大饱眼福,这个元宵节过得很开心。”市民马海龙说。自媒体人柒七穿梭在巡演队伍前后,他通过各种角度的拍摄,记录下今天的盛况。她说:“今天的元宵节巡演真热闹,这么壮观的场面,我要认真记录下来,分享给更多的朋友。”
据了解,此次巡演活动参与演员来自社会各个阶层,男女老少各个年龄段的都有,年龄最小的只有6岁,堪称阵容庞大,参演人员多达1500余人。形式多样、精彩纷呈、热闹非凡的元宵社巡演是兴县特色节庆活动的亮点,不仅展现本地的民俗风情,营造和谐喜庆的节日氛围,也承载着广大群众对新的一年的美好期盼。“我们将不遗余力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老百姓在每一个节庆中都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兴县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创城办主任白旭平说。
张灯结彩闹元宵,欢欢喜喜庆佳节。正月十五猜灯谜,这一中华传统文化形式,承载着深厚的节日寓意。2月12日晚,西滩坪小公园举行的元宵猜灯谜活动欢乐登场。
活动现场,灯谜卡片在元宵花灯的映照下轻轻摇曳,吸引着市民探索文化谜题。亲朋好友、邻里乡亲相聚一起,围聚在灯谜前,时而扶额深思,继而豁然开朗。大家共同探讨、解谜,欢声笑语此起彼伏,猜中谜题的市民神采奕奕,凭手中的兑换券领取精美奖品……一帧帧,一幕幕,共同绘就了元宵佳节的喜庆底色。
“知道西滩坪小公园有猜灯谜的活动,我也是带着孩子一起过来参加。举办这样的活动能加深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对非遗、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有很大的帮助。希望以后能多举行这样的活动,让我们不仅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也能增进邻里和谐。”市民牛丽红说道。
元宵灯谜会是文化瑰宝的载体,也是拉近人心的桥梁。元宵灯谜会以传统节日为契机,在为市民带来欢乐的同时,也在无形中促进了家庭和谐、邻里和睦,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兴县宣传文化部门持续挖掘当地特色传统文化资源,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旅游相结合,利用元宵灯谜会和其他传统节庆活动推进文化产业和旅游资源深度融合,打造“文化+民俗+旅游”的综合体验,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动能,既提升了兴县的旅游吸引力,也丰富了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元宵猜灯谜是传承千年的民俗活动,通过创新传统文化的形式让传统文化‘活起来’,既能为市民提供亲子互动、邻里交流的平台,也能展现城市的文化底蕴和文化活力。以后我们将积极举办类似活动,打造兴县特色的节庆活动品牌,推动传统文化发展。”兴县关向应图书馆馆长李文生表示。
光影盛宴 点亮新春夜空
2月12日晚,“欢乐元宵 幸福兴县”2025年大型无人机灯光秀在县城蔚汾河畔举行,现场宛如点点繁星的无人机点缀在夜空,为市民们带来了一场科技与新年氛围融合的视觉盛宴。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蔚汾河畔,尽管天气严寒,但依然人潮汹涌,市民们纷纷举起手机翘首以待,20∶00分,无人机灯光秀表演正式拉开活动序幕。 随着无人机升空,以天空为幕,以城市为背景,以光影为画笔,一幅幅动态绚丽的画面在夜空徐徐展开,“灵蛇报春”“晋绥首府 红色兴县”“3D立体红心兴县”“兴县杂粮 中国好粮”“生态美 产业兴 百姓富”“年年有余”“杂粮之乡 兴旺之县”“巳巳如意 兴兴向荣”“‘镁’力无限 ‘铝’创辉煌”“多喜乐 长安宁”等兴县特色的logo相继在夜空中浮现,让观演的人们详细了解了革命老区、资源富区和发展新区的兴县,引来现场观众发出阵阵欢呼。
“在偏远的县城看到了美轮美奂的大型无人机灯光秀,着实让人大饱眼福。在现代科技的加持下,璀璨的无人机灯光秀为元宵节增添了一份新鲜感,令人无比振奋!”常年在北京工作的张海林高兴地说。
“这次表演既环保又高端,特别是融入了很多兴县的元素,比如说我们兴县的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杂粮美食节,还有县政府的大楼、新建成的体育场等。近几年,兴县的发展很好,今天的表演更是给我们带来了一种全新的体会,我觉得活动办得很棒。”市民张凯林说。
“太震撼了!这场无人机表演太精彩了,把兴县的历史文化、地域特色展现得淋漓尽致,在家门口就能看到这样的高科技表演,真的太幸福了。”市民们纷纷赞叹。许多市民表示,这场灯光秀不仅带来了视觉上的享受,更让他们感受到了家乡的发展与变化,对新的一年充满了期待。
此次迎春无人机灯光秀是兴县文、商、旅融合发展的一次深度探索,通过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为市民提供了多元的文化体验,丰富了群众的节日文化需求,也进一步增强了市民对家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汇聚起推动兴县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喜乐安宁 美好未来可期
点点星火,汇聚成炬。刚刚过去的2024年,兴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委、市委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持续高质量打好“六张牌”,团结带领全县干部群众攻坚克难、砥砺前行,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2024年,兴县圆满完成了省委、市委既定的各项工作任务,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02.4亿元、固定资产投资66.3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6.03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到31200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到10000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排名全市第一、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增速排名全市第三,固定资产投资总量排名全市第四。一产固定资产投资4.26亿元、增速58%,总量全市第二,增速全市第一。全县经济总量和增长速度,迈上了又一个新的台阶。
“今年我们要认真落实市委‘六位一体’和二十件大事要事工作要求,坚定不移高质量打好‘六张牌’,聚焦六项重点工作,聚力建设农业强县、工业大县、旅游名县,圆满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好基础,让全县人民群众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年初召开的县委经济工作会议上,市政协副主席、兴县县委书记乔云的讲话掷地有声。
“县委、县政府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团结带领全县干部群众攻坚克难、砥砺前行,让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进展新成效,是老百姓实实在在享受发展红利和幸福指数提高的源泉。”兴县县委党史研究室主任牛亚平说。
灵蛇献瑞,盛世呈祥。满载着丰收的喜悦,喜气洋洋的兴县人民,走出家门赶大集、下馆子,逛灯会、赏花灯,一派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
夜幕降临,在兴县旧城南沟门前大桥上,高大雄伟的国泰民安主题牌楼两侧,一千盏红灯笼瞬间亮起,营造出热烈喜气、暖意融融的节日氛围,县城中心广场上搭建的花灯隧道,宛若流星、美不胜收、璀璨夺目,让人目不暇接,吸引着游客市民打卡拍照。
刚刚开放的县城中心体育场,在霓虹灯光的点缀下,成为新年里一道最亮的风景线。此外,在晋绥路、人民路、紫石街和沿河两岸的公园里,各式各样的花灯,挂在树枝上,闪烁迷离,绚丽夺目,将县城装饰成梦幻的光影世界。
“我们常年在北京工作,腊月廿六才回来,没想到一年里兴县的变化真大,花灯布置也是一年比一年好,寓意着咱兴县人民的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正在观灯的王纪荣和新婚妻子感慨地说。
喜庆的秧歌扭起来,欢庆的锣鼓敲起来。从大年初四开始,兴县春节、元宵节群众文化系列活动激情开演,社火、秧歌表演、传统戏曲展演、剪纸展览等经典民俗节目逐一呈现,过上幸福生活的市民群众热情高涨,节奏明快、气氛活泼的演出表现出内心的喜悦之情,喜庆祥和的节日气氛洋溢在大街小巷。
“去年,我在东胜上打工挣了3万多元,老婆在兴旺汇也找到了新的就业岗位,收了两万多,日子过得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家住蔚汾景苑社区,意气风发的尹新云边扭秧歌边说。
“党和政府的‘三农’好政策,让咱农民过上了好日子。去年我家种植的绿色谷子、玉米等小杂粮顺利变现,收入有7万多元,今年我的信心更足了!”在现场看秧歌,来自罗峪口镇李家梁村的种植大户高水平,面对记者脸上乐开了花。
元宵节秧歌汇演是全县群众文化事业蓬勃发展的生动体现,不仅丰富了群众的节日文化生活,弘扬了传统民俗文化,更在欢声笑语中传递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元宵佳节的氛围。“我们要千方百计激发民众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要让秧歌这一民俗文化在兴县得以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同时要坚持出新出彩,强化精品意识,突出重点、打造亮点,不断丰富我县文创产品类别,更好满足广大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为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在现场观看元宵节文艺汇演,满面春风的市政协副主席、兴县县委书记乔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