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要闻

让群众的幸福感年年都有新增长

——七论贯彻落实市两会精神

□ 本报评论员

群众的幸福感来自哪里?来自高质量的民生实事里。

市两会提出七个方面重点任务,其中之一就是“着力保障改善民生,提升人民幸福质感”,围绕群众最关心的就业、教育、健康、文体事业、社会保障五个方面做出安排部署。更可喜的是,今年的两会,首次在市本级实行政府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把民生实事项目由过去的“政府提、政府办”转变为“群众提、代表决、政府办”,由人大代表票决出的5件民生实事和省政府确定的15件民生实事,共同构成了全市今年的民生清单。贯彻市两会精神,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民生为“指南针”,在高质量发展中稳步提升民生保障水平,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成色更足。

“我们各级党委、政府的一切工作、一切奋斗,都是为了让吕梁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2024年,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吕梁市攻坚克难稳经济、稳增长,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用情用力优化民生保障服务,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提升医疗服务,大力促进就业,提高保障水平,农村居民收入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承诺的办好省15件、市5件民生实事全部兑现,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大为提升。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今年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吕梁实践的重要一年。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当全市上下意气风发迈上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美丽幸福吕梁的新征程,人民群众对“美丽幸福”也有更高的期待,更新的追求。群众的期盼就是我们前进的方向和动力。新的一年,全市各级各部门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问题导向,抓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突出工作重点,分清轻重缓急,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在更高水平上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要促进群众就业增收。就业是民生之本,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性基础性工作。全市各相关部门要着力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维护公平就业环境,为促进就业担起责任、做好服务。要与产业需求联动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开发更多公益性岗位,用好稳岗补贴等政策,提高各类经营主体吸纳就业能力,继续做强做大“吕梁山护工”劳务品牌,促进就业增收。

要加快建设教育强市。深化实施办好人民满意教育行动,让群众“上好学”的愿望更好得到满足。要推动基础教育扩优提质,推进寄宿制学校、幼儿园建设,促进县域普通高中振兴。稳步推进中职学校改革,推动特殊教育普惠发展。实施校长队伍建设工程,开展教师全员培训,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推进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提升。

要推进健康吕梁建设。健康连着千家万户的幸福,要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加快建设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引进培养优秀医疗卫生人才,建立健全医疗保障制度,持续提升医疗服务能力。要重视“技术赋能”,加快医院信息化建设,为群众提供“智慧医疗”。推动基层卫生院、卫生服务中心全部达到国家标准,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看病、看好病”。

要繁荣发展文体事业。文体事业蓬勃发展,有利于更好改善群众生活品质。坚持以文化涵养城市文明,深入挖掘黄河文化、红色文化、廉政文化,建设书香吕梁,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以体育激发城市活力,积极办好各类体育赛事、文体活动,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构建起覆盖城乡的公共文体服务体系,为城乡群众提供充实、丰富、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

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做好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分层分类社会救助,确保困难群众应保尽保、应救尽救。持续推进基本医保参保扩面。做好“一老一小”服务保障工作,实现“幼有善育、老有颐养”。

民生系着民心,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看准了就抓紧干,把各方面的干劲带起来,实现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的良性循环,必将在团结奋斗建设美丽幸福吕梁的新征程中,让群众的幸福感年年都有新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