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读书作为生活的一部分。它不仅能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拓展我们的视野和心灵空间;还能帮助我们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我们的个人素养。
《吕梁日报》政教专刊的“读书”栏目已经推出十期了!对于从事新闻工作的自己是期期拜读,原因是总想着自己的读书感悟稿件也能出现在这个栏目上。
那就试着写一稿吧,或许真能见报。事实上,去年年底就打算写写,可在繁忙的工作中不知不觉中错过了甲辰龙年,那就在乙巳蛇年的雨水之日聊聊吧。因为雨水节气寓意着气温回升、冰雪融化、万物复苏等自然现象,象征着生机勃勃和丰收的希望。
在我看来,“读书”栏目的设置,一方面旨在鼓励大家多读书。另一方面旨在引导大家如何去读书。还有一方面,旨在推荐大家读好书。
因为,读书,真是太重要了!
无论是驱赶迷茫,还是对抗平庸,读书都是最简单也最实用的方法。苏轼的“腹有诗书气自华”强调了读书对气质的熏陶作用;《颜氏家训·勉学》“积聚万贯家财,抵不上读书有益。”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性;韩愈的“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提醒我们读书要多思考,才能明白其中的道理。
自从有了文字,人类才真正地走进了文明;而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则有赖于用心、细致、灵活的阅读。一本好书,往往能改变人的一生,无论对于一个人、一个组织,还是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读书的重要性都是不言而喻的。
读书,如同打开一扇通往新世界的窗户,让我们有机会与过去、现在、未来的思想家、哲学家、作家们对话。它不仅拓宽了我们的视野,更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更加立体、多彩的世界。
正如美国文化人类学者哈维兰所说:“好的阅读对于心灵就像优质的眼镜对于眼睛一样,它可以使你看到生活的细微之处。”读书就像是一面镜子,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和这个世界。
如何通过读书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呢?关键在于选择那些真正有价值的书籍。德国作家黑塞曾说:“只有当书籍将人带向生活、服务于生活、对生活有利的时候,它们才拥有了一种价值。”在浩如烟海的书海中,我们需要用心挑选那些能够启迪我们思考、帮助我们成长的书籍。
读书,还能帮助我们缓解内卷焦虑,探寻教育的本质。朱永新在《阅读之美》一书中提出“共读、共写、共同生活”“晨诵、午读、暮省”等新教育阅读理念,这些理念不仅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教育,还能让我们在阅读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事有所成,必是学有所成;学有所得,必是读有所得。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常常是他本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
确实,读书,可能是改变一个人气质最好的方式。
读书不仅对个人成长有着重要作用,对社会也有积极影响。通过阅读,个人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读书还能促进文化的传承和社会的发展,增进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和包容。此外,读书也是一种情感的寄托和心灵的慰藉,让我们在忙碌和喧嚣中找到一片心灵的港湾。
弥尔顿说:“一个人的心,可以把天堂变成地狱,也可以把地狱变成天堂。”——只有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才有可能使我们的心灵得到更丰沛的滋润。
在此我想说,请大家把读书作为生活的一部分。它不仅能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拓展我们的视野和心灵空间;还能帮助我们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我们的个人素养;同时也能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充满乐趣。让我们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里、在忙碌的生活中为阅读留出时间、培养起对书籍的热爱、让书香四溢成为我们生活的常态。
在未来的日子里,无论是在阳光明媚的午后,还是在寂静无声的夜晚,愿我们都能捧起一本书,沉醉在那书香四溢的世界里。当然,希望《吕梁日报》“读书”栏目随着时日的增长,随着各方面的需要,随着作者、读者与编者之间交流的增多,集思广益,有所改动、有所变化,也希望大家共同培育、浇灌、维护好我们这个“怡人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