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万象“耕”新。在文水县农源薯业合作社的种植基地里,三台经过改良的无人驾驶马铃薯播种机正沿着预设路线精准作业。机器驶过之处,整齐的田垄如画卷般徐徐展开,勾勒出一幅现代化春耕的生动图景。
“突突突”的机械声中,合作社理事长赵永壮正认真看着播种情况。这位95后新农人擦了擦额头的汗水,指着正在作业的播种机介绍道:“这是我们今年新引进的大垄双行北斗导航马铃薯播种机,相比传统机型,它更适合文水的土壤气候条件。”
记者注意到,这些“钢铁战士”身上都安装着北斗导航终端,驾驶室内空无一人,却能做到行距精准、深浅一致。赵永壮解释说,去年使用普通播种机时,他们发现存在着垄距不均、播种深度不稳定的问题。经过与厂家反复沟通,最终定制了这款专门针对文水地区的大垄双行机型。
“你看这个垄距设计!”赵永壮蹲下身,用手比划着,“传统种植垄距是70厘米,我们加宽了垄距,并且采用了一垄双行的方式。这样既保证了马铃薯的光照和通风,又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据测算,这种新模式能使土地利用率提升20%以上。“合作社今年种植了2700亩马铃薯,采用新设备后,精准播种为后续的田间管理和机械化收获打下了良好基础。”赵永壮说。
在田间地头,合作社社员张小虎正配合机械进行辅助作业。“以前春耕时节,我们要弯腰干一个多月,现在有了这些‘高科技’,14天就能完成全部播种工作。”张小虎笑着说,“而且在家门口就能就业,比外出打工强多了。”
文水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文水县农源薯业合作社的实践是当地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一个缩影。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后,该县加大了对智能农机具的补贴力度,像这样的北斗导航播种机,农户可以享受到最高40%的购置补贴。“我们还组织了多场新农机操作培训,帮助农户尽快掌握这些‘高科技’。”该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县已有30多家合作社引进了各类智能农机具,覆盖耕作、播种、植保等多个环节。
夕阳西下,播种机仍在田间不知疲倦地工作。赵永壮望着整齐的田垄,信心满满地说:“有了科技助力,再加上政策支持,我们对今年的收成充满期待。下一步,我们还计划建设智慧农业管理系统,让马铃薯种植真正实现全程智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