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日常网购、打车到人工智能逐步融入生活,算力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愈加凸显。特别是随着文本、图像等多媒体生成式人工智能进入规模化应用时代,算力发展提速带来巨大的用电需求,“人工智能的尽头是能源”成为行业和社会关心的问题。
算力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支撑,我国算力产业规模近年来平均年增长率近30%,2023年已排名全球第二。算力水平不断提升,与近年来大型以上数据中心加快布局密切相关。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建设若干国家枢纽节点和大数据中心集群,相关部门先后出台《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算力枢纽实施方案》等文件,8大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和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加快建设,带动算力发展“加速跑”。
面对算力发展带来的电力消费迅猛增长势头,利用量大、快速增长的绿色电力支撑算力发展,成为重要且关键的举措。
一方面,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电力供应系统和清洁发电体系,其中水电、风电、光伏、生物质发电和在建核电规模多年居世界第一位,正加快推进新能源发电从增量替代向存量替代转变,逐步成为电力装机和发电量的双主体。仅风电、光伏年新增发电量就超过2000亿千瓦时,能够满足算力发展用电需求。
另一方面,算力行业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碳排放量增长的压力。促进数据中心积极使用绿电,打造绿色算力,是有效应对环境保护和碳减排压力,提升算力行业国际竞争力,助力“双碳”目标实现的必然举措。
再者,我国新增绿电约60%在西部地区。引导数据中心向西部资源丰富地区聚集,既能缓解东部地区建设运维压力、优化我国数据中心布局结构,又能促进西部地区风光绿电消纳、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为更好推进绿电、算力融合发展,需要加强算力和电力发展规划衔接,动态研判算力发展规模、类型及用电需求,进一步完善国家枢纽节点所在地区及区域内能源电力发展相关规划,提前做好电源、输变电等电力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准备工作。积极探索开展数据中心源网荷储一体化绿色供电模式创新,鼓励探索分布式发电、海上风电等向数据中心供电的新业态新模式。加强大容量、长时间、高安全性的新型储能技术研发攻关,研究适用于数据中心的储能配备方式,提升数据中心绿电供给可靠性。鼓励数据中心利用自身用电需求大、较稳定等优势,参与新能源市场化交易,鼓励开展绿色算力采购。加强科技攻关,降低数据中心各环节能源损耗,推动余热利用,挖掘数据中心灵活用电潜力等。 据《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