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政教专刊

孝义市杜村乡

强化组织引领 助推乡村振兴

本报讯 (记者 阮兴时) 近年来,孝义市杜村乡牢牢把握“组织引领”这一核心,坚持以“干”为要、以“强”为关键,通过夯基铸魂、建强队伍、强化治理,厚植乡村振兴的组织根基,全力推动“组织兴”带动“乡村兴”。

理论武装头脑,推动“学干互促”深入人心。杜村乡党委始终将理论学习作为重要抓手,以学正风、以学增智、以学促干。今年以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专项学习活动,组织2场集中宣讲以及12场“二五学习”,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全面启动2025年党员干部“丰羽计划”教育活动,举办2期“领头雁”培训,切实提升村干部解决“三农”问题的能力。39个农村党组织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等制度,不仅注重集中学习,更强调日常积累,将学习成果转化为落实乡村振兴决策部署、服务群众的实际行动,带领群众发展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

优化队伍建设,推动干部“能干能为”向纵深发展。为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杜村乡党委在选人、育人、管人方面下足功夫。持续推进人才储备行动,实时监测261名后备力量,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调整。实施村级后备干部“青蓝结对”工程,落实“双导师”帮带机制,对后备干部严管与厚爱并重。目前4名后备干部已进入沿家坡等村组干部队伍进行“轮岗实习”。同时,针对19个村制定“一村一策”方案,激励各村办好实事,并开展“乡村振兴大比武”等交流活动,形成党组织间“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凝聚治理合力,推动“厚植民生”落到实处。在基层治理中,杜村乡党委持续发力。一方面,抓好文明创建工作,通过讲述“最美党员”“最美志愿者”等事迹,利用“文明杜村”平台推出系列宣传纪录片,弘扬正能量。另一方面,重视文化建设,完善“一约四会”村民自治制度,深入挖掘“龙吟晓钟”“马刨泉”“摩崖石刻”等民俗文化,创新运用“长短句”“碗碗腔”“地秧歌”等非遗传承形式,讲好“杜村故事”。此外,结合各村特色,彩绘19面“文化墙”,打造村庄独特名片,提升乡村文化软实力。

通过一系列扎实举措,杜村乡党委不断夯实基层组织堡垒,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稳步前行。